“比如說袁紹和一個寒門子弟一起出遊,一提到自己的身份時,袁紹肯定先說是袁家弟子,再介紹自己的名字,而寒門子弟卻隻能介紹自己姓名。”
“兩者的差距,高下立判。”
“除此外,作為駐守一方的諸侯,想招賢納士,出身也是一個關鍵。袁紹出身袁家,是世家門閥的子弟,隻要袁紹振臂一呼,會有無數的名士去投奔。可寒門子弟振臂一呼,我可以斷定是門可羅雀,少有人來。”
“原因是什麼呢?歸根結底,是名利!”
“投奔袁紹,投奔者自身可以獲得一個好名聲,可以得到一個高的台階。”
“投奔寒門子弟,還得努力打拚。”
“這,就是袁紹出身世家大族的好處!”
田豫眼中也有無奈,他也是寒門出身,不受人的重視。田豫輕歎一聲,繼續道:“袁紹虎踞渤海郡,借助袁家的名聲,招納無數的猛士謀主,坐擁數萬大軍。這樣的實力,不是輕易能擊敗的。”
稍作停頓,田豫繼續道:“其次,袁紹招賢納士,招納海內的人才為己用,稱得上是海納百川。而且袁紹才華卓越,能力出眾,有大謀略大膽魄。”
“想當初,袁紹在雒陽為官的時候,他一力勸說何進誅滅宦官。雖然事情失敗,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蒼天要滅掉何進,不是袁紹的過錯。”
“後來董卓進入雒陽,董卓不把天子放在眼中,袁紹為了天子的臉麵,公然和董卓硬抗,可見袁紹的打量不一般。”
“袁紹在渤海郡期間,把渤海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能力出眾!”
“由此觀之,這不是一個易於之輩!”
田豫嚴肅的說道:“大人想擊敗袁紹,恐怕不容易!”
“況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韓馥治下的冀州,不是平安樂土,是一片戰火覆蓋的地方。管中窺豹,從平恩縣的情況就足以看出冀州的大概狀況。韓馥隻是一個讀書人,能力平平,治理一郡之地,他的那一套可能行得通,但治理一州之地,沒有一點魄力,根本不行。”
“冀州在韓馥的治理下,狼煙四起,民不聊生,黑山賊肆虐。這樣的州牧,讓官員難以忠心耿耿。”
“袁紹起兵討伐,是順天應人,大勢所趨。”
“這一戰,袁紹選在六月起兵,是小麥等穀物豐收的時候,糧食充足,正適合開戰,這是袁紹占據的天時;袁紹虎踞渤海郡,背麵靠海,沒有後顧之憂,大軍從渤海郡出發,橫掃河間國、安平國、清河國,所向披靡,占據地利的優勢;袁紹順天應人,所過之處,百姓夾道歡迎,這是人和的優勢。”
田豫語氣慷慨,朗聲道:“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袁紹怎麼可能不勝利呢?”
王磊聽後,搖頭說道:“國讓啊,你隻看到了表麵,卻沒有看到袁紹的根本。且聽我一一道來,讓你看清楚袁紹的真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