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客觀中有沒有生花妙筆(三十九)(1 / 1)

71)蒲鬆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

名言名句

宴笑友朋多,患難朋友寡。

欲讀天下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鬆齡讀《維摩詰經》的考據資料:

《聊齋誌異》“幻由人生和以幻寫實”的壁畫故事中就有針對天女散花圖的描寫。《維摩詰經?佛道品》有菩薩度人說:“或現作****,引諸好色者,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