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商人們的情緒自然會變得躁動不安。南北經商收入的差距,更是讓這些商隊背後的世家非常不滿。
更別說,很多商人聚會的時候,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商會,抱怨著要想辦法加快和大漢帝國的合作,以期徹底開發市場。這個言論很快被其他商會認同,最終被他們背後的世家認同。
大家都覺得,南北其實是一脈相承,本來就不該分彼此。就算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也是利益的述求有所不同,但是在經濟文化上還是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地方的。
早些時候,大漢帝國提出的文化方麵進行合作,並且表示,隻要共和國答應這點,那麼互市的範圍可以擴大。
司馬懿覺得這會導致華夏共和國被同化,這會‘動搖國本’,所以拒絕了。實際上他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為了擴大互市的範圍,甚至解除互市的限製,很多世家都在考慮著要不要接受這個條例。
從各方麵來看,隻要本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好,那麼就算文化上被動一些,國民的向心力是不會動搖的。尤其若是互市開通,大家賺的錢都增加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那麼大家也隻會把這個決定,看做是共和國的良政。
誰也沒注意到,這些帶頭慫恿的商隊,有一些實際上早已被大漢帝國給滲透,而更多的則根本就是大漢帝國派來的情報人員,也就是間諜。
潛伏數年,用兵一朝,實際上就那麼簡單!
最終,議會聯合各界商人和集體向總統施壓,就連軍方的將領也開始動搖的情況下,司馬懿最終選擇妥協。
他承諾:允許展開文化方麵的合作,但是必須以華夏共和國為主導。另外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杜絕被帝國化的危險!
國書遞交給大漢帝國,經過一番討論,以及討價還價之後,雙方達成了共識,並簽訂了文化合作協議。
同一時間,大漢帝國邊境對華夏共和國全麵解鎖,華夏共和國的商人,在邊境領取行商證之後,可以到證件上的城市進行貿易。若是沒有這個行商證,那麼不管他們去哪裏,都不會有人和他們做買賣。
他們也可以選擇不懸掛共和國國旗,但是一旦被發現他們不是大漢帝國的公民,更沒有任何身份證明,那麼他們會第一時間被扣押起來,所有貨物作為走私貨全部沒收,而本人也需要南方派人過來作擔保,並且支付一定罰金之後才能贖走。
如此算來,還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呢!
更要命的是,貿易的城市絕對不允許出國,甚至西州都不能前往。換言之華夏共和國除了貨物不會再遭到打壓以外,到頭來他們的貿易對象依然隻是大漢帝國。
唯一和外界溝通的機會,就隻能去各大城市,看看什麼時候胡商前來販賣異域商品了,到時候他們倒是可以買點東西回去銷售一下。
隻是這樣一來,利潤就薄了不少,無非就是賺個辛苦錢而已。
想要進一步的自由貿易?可以,進一步進行深入合作,那就是沒問題了!
隻是大漢帝國開出來的條例,讓司馬懿頭皮發麻。
若是答應了,那麼華夏共和國就會分裂成為大漢帝國的行省,雖然依然具備一定的行政獨立性,但是華夏共和國幾乎已經可以宣布亡國了。
這樣的條例,隻有傻子才會答應,千辛萬苦獨立出來,誰會答應?!
反正司馬懿看到了條例之後,第一時間就將其撕成了碎片。
隨後仰天長嘯:“大漢帝國,莫要欺人太甚!”
然而他的這聲咆哮,在大漢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麵前,是那麼的渺小。
條例很難辦到嗎?大漢帝國的內閣可不那麼認為!
思想工作做得好嗎?教書的是誰,司馬懿真的明白?!
他或許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係統,早就被大漢帝國滲透完畢。要不然早些時候的青年請願,何以會爆發?
多年的滲透,已經有十多批的畢業生,接受了特殊的洗腦。
他們更加認可大漢帝國,尤其大漢帝國在不斷變強的情況下,他們的這個想法就更加的強烈。
但是因為早些時候的武力鎮壓,他們必須要保持沉默。
然而一切,不過是平靜水麵下的洶湧暗流罷了。
年輕人們在不斷積蓄著自己的實力,隻等著怨念大爆發的那一天!
可以說,到了這一刻,華夏共和國已經分裂成了兩個極端,雖然還不明顯,但是它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之所以不明顯,那是因為暴露出來的瞬間,其中一方必然要離開曆史的舞台,沒有陰陽交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