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實力不斷的膨脹,但軍費和稅賦的比例完全不合理,所以他迫切希望進一步擴張領土。
漢中劉辯方麵:
三個月裏,劉辯非常強硬的,將劉焉罷免,自己當上了益州刺史。
罷免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劉焉這廝到了益州,以為天高皇帝遠,以為自己可以稱王稱霸了,結果儀仗居然都按照皇帝的規格來布置。
劉辯此時手頭有賈詡、荀攸、田豐、閻圃四名著名謀士,更有李進、潘臨、徐晃(與百官一起前往洛陽,被李進發掘)等著名武將;政治方麵更有王允、楊彪、董承、王子服等大漢老臣,已經具備了一方諸侯的實力。
最後在賈詡的建議下,主動前往成都。待了數天之後,以死間擒拿下劉焉,並由李進、徐晃兩人兵分兩路,自葭萌關和梓潼兩地南下成都,裏應外合就將益州的所屬權給奪了。
大概是劉焉在這裏的時間還不長,所以地方世家還沒有真正的歸心。劉辯派出使者,暗中表示大家一起發財,絕不會虧待他們,於是他們在這次奪權戰中,都充當了中立派。
劉辯上任後,將大部分實權職位讓給了巴蜀世家子弟,但要害部位都留給了自己的親信。在大棒和蘿卜的政策下,巴蜀世家很快就歸心了。
之後,劉辯任命謝信推薦來的崔琰為漢中太守,任徐晃為漢中守將,潘臨、楊昂作為副將從旁協助,三人共同守護漢中。同時也安排了華夏書院的學子,積極將漢中的經濟給搞上去。
幽州公孫勝方麵:
公孫家等這天已經很久了,見董卓霸占了洛陽,知道這便是爭霸開始的信號。於是迅速啟動已經安置好的棋子,迅速占據了整個幽州的各大郡縣。
這些棋子,都是通過十常侍之手,安插進入各郡縣任職的。因為手續正常,所以幽州刺史劉虞就算心有不爽,也隻能乖乖認命。
直至公孫家完全占據幽州,州刺史劉虞已經形同虛設,政令出不了範陽,空有刺史之名,而無刺史之實。
奪下了幽州的統治權之後,公孫勝向華夏書院發出邀請函,邀請華夏書院搬遷到幽州。謝信回信婉拒,但表示每年畢業生,會優先考慮幽州。
公孫勝無奈,隻能放棄將義弟就近保護的想法。
不過在謝信的關照下,典傑、謝豪等武將種子,諸葛商等文官種子,都陸續在畢業後來到了幽州。就如同謝信承諾的那樣,畢業後的學子優先在幽州出仕。
而公孫勝也是來者不拒,隻要是有華夏書院畢業證書的,他都會留下來重用。現階段他剛剛占據了整個幽州,還需要大量的官吏幫忙治理。
至於更大的地盤,他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
原因很簡單,因為此刻雖然不少暗流已經由暗轉明,但還不夠明朗。若是自己表現得太顯眼的話,往往會被當成出頭鳥來收拾掉。公孫勝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最多可以到達什麼程度。
袁閥方麵:
袁紹返回渤海之後,就通過袁家禦用商人甄家,購買了大量的糧草、兵刃、鎧甲和戰馬。而早已向他表忠心的顏良文醜,畢業在家一年多,見袁紹正式要單獨領兵,便立刻來投。
隨後,袁紹通過自己的獨特魅力,更是招攬到了逢紀、郭圖、審配三大謀士,許攸更是沒多久就過來投奔。
在文武臣子們的努力下,袁紹來到渤海不過三個月,就徹底站穩了腳跟。如今在他的手頭,已經有了兩萬兵力,其中一萬為上任之後招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