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改製之後,轉眼又過了一個月。
經過一個月的適應,學生們倒是很快融入了這個新的學製,開始自發的組建起各種興趣團體。
比如儒學社,受謝信的影響,再加上董仲舒死去還不算太久,其思想還沒有根深蒂固,所以學生們也開始研究儒家學問,試圖尋找出既符合君主的需求,又可以用於治國平天下的終究學說出來。
符合君主需求是任何學說的基礎,否則一旦觸犯了君權,那麼就算是千古難得的學說,也會被鐵血鎮壓乃至徹底消滅。
這也是為什麼謝信,從來沒有提什麼民為貴的思想,在封建時代這個思想說來玩玩可以,或者某一代君主試著玩玩也行,但根本沒那個皇朝可以一代代做下去的。
又如農學社、軍學社、商學社等各種學社,在又足夠的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們倒是樂此不彼,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找課題研究起來。
啟蒙期的孩童看到他們那麼高興,也是在暗暗加把勁學習,爭取早日度過啟蒙期,加入到那個大集體之中。
而為了鼓勵課題的研究和發現,謝信還宣布組織成就獎評審委員會,對各個學社的研究課題進行評判,每年給予前三個最有價值研究成果的小組成就獎的獎杯和獎金。
同時,對於學生研究的課題,隻要是被認定有價值的,可以申請第一筆研究經費,經審核之後發放。在研究過程中,若經費用完但研究未完成,可繼續申請,在評委覺得可以繼續支援的情況下,將再次下發。
而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研究成果有一部分歸學堂所有。無論是學術方麵,還是工業產品等方麵都是如此。
對於那些農家和寒門子弟而言,這無疑是在勤工儉學之外,又一獲得學費和生活費的途徑,所以他們的熱情被瞬間點燃,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
當然,還是有少數人自知資質不足,所以還是堅持勤工儉學。就算得到的收入比不上成就獎的獎金,但勝在穩定。
在現階段眾多課題之中,謝信最感興趣也最關注的一個,就是紙張的改良。
就在前不久,他偶然在經過工學社這個隻有三個人的小社團時,看到他們在討論到底要選擇什麼課題進行研究。
當時謝信就在門外不經意說了句:“蔡侯紙質量還是太差了,竹簡又太重,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可以讓紙張更好書寫一點呢?”
謝信自然是有意圖的自言自語,而工學社的學生卻是被那麼一點,立刻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在向導師詢問了造紙的那些工藝之後,向評委申請了第一次研究經費,並在通過後,到了第三個金元的研究經費。
看著手中的經費,他們一開始自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個經費的數額,比他們預料的不知道多了多少。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意識到這玩意隻怕真的影響巨大,於是立刻帶著激動的心情,投入到了研究中。
當然,是在平時課程不落下的情況下進行研究。畢竟他們的身份還是學生,而不是一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他們的研究,也隻能算是業餘愛好而已。
不過他們是學堂第一個拿到經費的社團,自然讓其他社團看的熱血澎湃,很不得立刻找到不錯的課題,也申請下經費來研究一番。
在這個的氣氛下,不知何時謝信收到了一個係統提示:
“恭喜宿主門下弟子毛玠,武力屬性提升至資質以上,宿主獲得‘超級導師’稱號,經驗若幹!”
超級導師:門下弟子屬性增長有加成,有一定概率可以超越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