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就算別村的人沒來,黃家村的人倒是積極,不多時就來了4位入學的幼童。他們平均年齡為8歲,年紀最大的已經10歲,而最小的才6歲。
和很多村子一樣,黃家村也有自己的族學。既然是族學,能夠入學的自然隻能是本族的子弟,隻是偶爾也會招收一些資質不錯的外族子弟入學。
故而前來報名的,有三位是外姓,父母都是在爺爺輩,至是曾爺爺那一輩遷入黃家村居住的。
隻有最後一個是黃姓,他是黃忠的一個堂弟。可以說他既是黃忠對謝信本領的信任,更是黃家村對私塾的試探。
對此謝信也沒什麼話好說的,一所新成立的私塾,根本沒有牛X的底蘊。
大概到了中午,村外多了二十個人影。
當然不完全是學生,大概有六七個成年人跟在其中。
他們是其他村子過來查看私塾的,若是沒什麼問題,這些幼童自然會留在這裏讀書。畢竟就算是別的村子,同樣會有外來戶。
隻是當他們看到謝信那年輕的樣子,就開始懷疑起這個私塾的水平來。
再看了看私塾,發現這個私塾意外的簡陋,就更是沒有了讓孩子就讀的興趣。
這個時候,一個幼童走了出來,對這謝信問到:“這位可是夫子?”
“我便是這所私塾的塾師,姓謝名信。”謝信微笑著回答到。
“昨天,小子在族學那裏聽到塾師講《論語》,其中有一句不太明白,不知道謝師父可否為小子解答?”幼童歪著頭問到。
“且說來聽聽!”謝信知道,這個小子打算考自己。
雖然有點荒唐,但給謝信的感覺就是這樣。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幼童倒也不客氣,直接問了出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麵要遵從師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以後,如果還有精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知識。’不知這樣說,你可滿意?”謝信微笑著解釋到。
“小子受教了!”幼童恭敬地對謝信作揖。
對此,謝信隻是含笑著點了點頭。
通過他們的表現,幾個大人總算是稍微安心了一點。
他們至少看出了,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小了點,但學識還是不錯的,至少不會做出誤人子弟的事情。
有了這請教的一幕,大人們自然也出來,詢問一些他們聽到,但是不太懂得的問題。所幸問的都是《論語》裏麵的東西,謝信倒也是有驚無險地應付了過去。
一番試探之後,十幾個幼童也正式被謝信收入了門下。
隻是大殿空間本來就不大,桌椅自然更加不夠。
謝信所幸先讓他們回去準備一番,三天後再過來正式入學。而今天,且當做是入學報名了。
對此,大人們自然也沒什麼意見。今天他們本來隻是過來試探,卻是連拜師禮所需的東西都沒有帶來,若是今天就入學,他們可就丟人丟到家了。
找了個冊子,包括黃家村四名幼童在內的十六名新生進行登記。謝信驀然在裏麵發現了一個名字:婁圭。
猛地抬頭,卻是發現這個名字的主人,赫然是之前問他問題的那個幼童。
這不由得讓他感歎:未來的名人,小時候也未必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