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士傑:和世俗做一些小妥協(1)(1)(1 / 1)

從不婚主義到老來得子

老來得子的金士傑知道自己會寵孩子,但他有意識地在克製寵愛。“我不希望看到孩子被寵得討人厭的樣子,好沒骨氣的。”

在兩岸文藝青年眼中,金士傑這位台灣“瑰寶級”話劇演員,是一座孤獨的文藝標杆,他甘於清貧,穿舊衣服,吃朋友家的剩飯,用二手家電,不參與商業,不接觸IT產品,堅持不婚主義,重要的事隻有上台演戲。

但2009年,金士傑出人意料地結了婚,兩年前,60歲的他又成了一對龍鳳胎的爸爸。看上去好像很“違和”,金士傑自己的感覺卻是:“還蠻自然的。”

盡管金士傑曾經那麼特立獨行,但是一旦“升級”,卻也是個眾人眼中的模範爸爸,他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不得不。”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金士傑覺得給孩子洗澡太累:“嬰兒的骨頭太軟、肉太薄,抓在手上像魚一樣,洗得好累,滿頭大汗。”現在再提起這些瑣事,他微微笑道:“小把戲。”

和世俗做一些小妥協

前一陣子到上海演出,金士傑看到商場裏有賣童裝的,就忍不住想買,但是太太電話裏囑咐“衣服夠了不要買了”,隻得作罷,但他還是覺得“心癢癢的”。如果成婚前的金士傑能穿越時空看到這一幕,一定覺得不可思議。

1980年,金士傑在台灣創辦“蘭陵劇坊”,和同道中人一同做舞台劇,幾個人擠在台北一間小公寓裏,金士傑自封“丐幫幫主”。

因為做這樣的“藝術”完全沒法養活自己,他的生存方式成了台灣藝術界的傳奇:到朋友家蹭飯,但蹭得極有風骨:“我都會先詢問對方的意見:‘今天方便到你家幫你解決剩菜剩飯嗎?’還有‘三不原則’:不準陪客,不準多煮,不定時拜訪。”至於人手一套的手機和電腦,金士傑也完全沒有興趣,像個穿越到現代的古人。婚姻和家庭也是另一個世界的事物:“以前我反婚,不喜歡接受製度裏的東西。又想,愛情?那是不是人家編出來騙我的?”

這樣的怪人金士傑還是遭遇了和自己學生的愛情,在2009年選擇了婚姻,兩年之後,孩子也跟著來了。金士傑覺得轉變的過程“還是蠻自然的”。第一次抱著嬰兒,他有點驚訝:“天呐,真的一個生命在我手上,一點驚訝、感動、刺激等等,我的反應跟所有的正常人一樣。”

他溫柔地把兒子叫“哥哥”,女兒是“妹妹”,一對小小的生命裏已經看出父親的線索:“哥哥比較熱情,有很多生動有趣的表情,別人說跟我很像,有時候他看一個女生看到癡迷,被人家說那是我的表情。妹妹比較冷靜,但是她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1歲多就會學老太太走路,一彎腰,兩個手交叉在背後握著,老氣橫秋的,這種耍寶、模仿的東西跟我一樣的。”不過金士傑也懷疑,“這種相似有時候是一廂情願的猜測”。

孩子把金士傑往正常人的世俗生活裏拉了一點點。除了會去逛童裝,他還帶了一隻小手機在身上,最簡單的藍屏鍵盤機型,方便跟孩子通電話,還添置了一台小攝影機,想記錄下孩子的成長過程。最大的一件事是學開車,讓相識30多年的賴聲川導演一臉驚訝:“你真的學會開車啦?”

金士傑把學習這些技能形容為動物本能:“有一種母獅子帶小獅子的本能,刮風下雨了讓小獅子躲在身體下麵,總想弄點食物回來給他們吃,想保護他們。”

是否會變得更入世?金士傑對自己持觀望態度。他指著記者的電腦說:“像這種東西,我現在不碰,但當孩子們10歲的時候,我能不碰嗎?……所以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