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節 對策(2 / 2)

一代儒門賢者逝去,蒼穹上空一顆文星瞬間泯滅,在場所有儒士,不分敵我,同時臉露悲憫,口中歎息不止。

教義之爭,勢如水火,蕭儒無意殺死姬常,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姬常知道自己畢生崇敬的真宗大義竟是過時、腐朽之道,如何還有顏麵再苟活世間?

真宗雖投效楊蘭,但本意同樣是為了天下蒼生,儒士修身,向來便是穩居正義,姬常與蕭儒境界比拚之中,已悟到真宗勢微、儒教統一的必然,自詡正義的姬常忽然間發現自己成了阻礙天下大義的絆腳石,放棄已是最好的選擇!

姬常的身軀頹然倒下,三千黑袍儒士伏地痛哭失聲,儒門大賢乃是一門中的靈魂人物,一朝逝去,令所有真宗儒士如喪考妣。

賢者一去,真宗自此無能為矣,蕭儒望著痛哭不止的真宗諸人,黯然歎惜道:“姬常賢者乃是儒門大賢,一朝逝去,在下心痛萬分,姬宗師,若真宗願意,從今往後便並入教門,為天下正名、為蒼生出力,不知姬宗師意下如何?”

姬良收住哭聲,眼眸森寒的厲叫道:“蕭儒,今日我兄長幼弟皆折於此間,全是拜你所賜,你還有臉惺惺作態?我真宗雖敗,但聖王卻未敗!從今往後,世間儒門再無真宗字號,唯有我黑袍儒門!你我之仇不共戴天,他日我黑袍儒門定會誅絕儒教,以雪今日之恥!”

姬良痛失兄長、幼弟,心中已將蕭儒和儒教恨之入骨,哪裏會感受到蕭儒一片真誠?

他口中的聖王,便是楊蘭,楊蘭以國士待他,他便也以國士相報!

士為知己者死,蕭儒縱然想平息儒教之爭,但姬良絕不會更換門庭……

蕭儒搖了搖頭,暗暗歎了口氣,楊南冷笑道:“姬良,如今你門中已無賢者,拿什麼跟儒教鬥?你已經輸得一敗塗地,卻兀自在這叫囂,豈不可笑可悲?”

姬良站起身來,哈哈大笑道:“不錯!今日我真宗一敗塗地,拚不過你們,但你們雖忘了,儒門勝敗,不在有多少高手,而在於誰掌握了天下!蕭儒、楊南,你們雖然凶橫難敵,但想就這般容易主宰社稷神器,那是妄想!

百萬雄師……三教高手,挾天下群雄之威,可敵得過人皇神印麼?”

“什麼?你的意思是說……楊蘭已握有人皇印?”

楊南、蕭儒、言錢等人齊齊色變,一臉驚駭的望著姬良,大勝真宗的喜悅蕩然無存!

人皇印,人間界威力最大、神通最強的無上法寶,上有九龍交紐、始祖手書,神印一出,威嚴莫匹,這件可令天下各教各派俯首稱臣的神印絕非尋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十六個字鐫刻在神印底部,代表著創世始祖無上威能,代表著人間界至高無上的權威,得到人皇印承認的帝王便是人界至尊、應世聖王!

不過,想得到人皇印的承認,並非一件易事,人皇印永恒不滅,座鎮長安未央宮神印殿,曆代帝王經不起它的考驗,失權離位者比比皆是,不得人皇印,想坐穩龍椅那是休想!

在蕭儒等人心中,楊蘭心術不正、行事陰毒,這樣的人物如何能夠得到人皇印的承認?

姬良望著在場眾人臉上的驚疑之色,冷冷一笑道:“大元太子即將登基,即位之後將禪讓皇位於聖王楊蘭,人皇印自古便是有德者居之,聖王胸懷四海、德被蒼生,接掌九洲必然為天下百姓帶來一個太平盛世,誰正誰邪,成王敗寇,日後自見分曉!”

姬良帶著三千黑袍儒中潮水般退去,滿殿儒教中人無不麵色各異,猶自在思量姬良吐露的言語。

蕭儒麵色沉重的望著楊南道:“楊兄,依你之見,姬良所言可是屬實?”

蕭儒這句話,幾乎是代殿中所有儒教宗師問了出來,楊蘭若真的掌握了人皇印,天下人心,他便可占去一半!

得人皇印者得天下!

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更是眾所周知的規矩!

這個規矩已在人心中生根發芽,如今更為統一天下大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楊南眸中智光潔然,仔細思索了一會兒道:“楊蘭如無人皇印,真宗絕不會效忠於他,但楊蘭如有人皇印,他又何必躲在長安之中收斂鋒芒?依我看來,人皇印已有一半屬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