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節 黑風三十六峰!(2 / 2)

馬當陽悲愴笑道:“楊蘭自封太子太保、大將軍、總攝天下都總管,就差沒有封自己為皇帝了,可笑楊門一門忠烈,到如今居然出了一個蓋世奸賊,楊老太師若在九泉之下得知,當要痛哭流涕、傷心無已了……,夫人,你我結發六十載,我們便在黃泉路上看看這奸賊最後到底是什麼下場!”

馬當陽仰頭將毒藥一飲而盡,碎裂的瓷瓶如同長安城百姓碎裂的心,發出撕裂般的聲音,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倒下了,無數儒門高官倒下了,長安城內一時間無數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一如這茫茫九洲,早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楊蘭在長安城內自封大將軍,對朝中官員大舉屠刀令天下震驚之時,楊南已離了黃洲靈江,在天際望著四方雲氣,忽見一處山頭妖氣一顯,隨即不見蹤影,他心中生疑,停住遁光落在山前,見到山道之間一個和尚打扮的凡人走了過來,楊南收斂靈氣,變成一個普通士子,上前拱手道:“這位大師請了,請問此處是何地界?這座山中可有什麼宅院可以落腳?”

那和尚長得平實,合掌應道:“施主可是來進香的?這裏乃是北洲南府,前麵有一座揚聞寺,乃是高僧元衲募集一府信士之力建成,今日正要舉行開光大典,施主既是有緣,可以前去一會。”

“元衲竟然在這裏建寺?”楊南又驚又喜,昔年相逢,元衲曾說要為天下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寺廟,借佛力消天下戾氣、鎮世間邪氣,全他一片宏願之心,這佛家宏願如道家尊者願一般,可大可小,但是一旦發下,必要完成,如今數年已過,不知元衲建了幾座寺廟?

楊南心中暗道:‘我既來此南府揚江寺,這揚、南二字與我有緣,元衲更是不可不看,這開光大典,不參加可說不過去。’

楊南合掌謝過和尚,在他指點下沿著山中大道一路向前,果見山腰中一座新建寺院巍然聳立,南府百姓絡繹不絕前來上香,漫漫青山中沿途車馬絡繹不絕。

龍瑤從不滅雷舟中飛身出來,見到楊南居然來到一座寺廟前,不由訝然道:“楊兄,你是道家中人,如何會來這佛家道場?”

楊南嗬嗬笑道:“我與元衲,幼時交好,如今他建佛寺,我造廟宇,各行其道,各有功果,不過,他托我救出龜族我未能辦理,此來正是要向他陪罪。”

龍瑤點點頭道:“元聖威名得享千年,今世就是做了和尚,想必神通依舊廣大,他是我水族中人,見我如記起前事,反而不美。”

楊南點點頭,龍瑤便避身躲入雷舟之中,楊南走入寺中,望見這寺院極小,遠近百姓將大堂擠得滿滿當當,隻聽一聲鍾鳴清遠,元衲身著佛衣,正容肅穆,帶著一隊和尚從後堂施施然而來。

兩人多年未見,楊南見元衲渾身籠著一團柔和佛光,眸清神定,麵色如玉,顯然佛法已然大成,他初見好友,心中喜悅,便隻是含笑不語。

元衲抬眼忽見人群中的楊南,眼中靈光一綻,忽然露出一絲微笑,輕輕點了點頭,楊南見他靈目如電,這一股目光中隱有無窮慈悲佛意,不禁暗自讚許。

元衲登上高壇,望著底下黑壓壓的人群,清朗的聲音似一汪清泉流淌:“世尊雲,無故沉淪,無我此身,心存慈善,功德已足,故,今世可為,諸善奉行,此無量佛途……。”

元衲開卷開講佛法,字字珠磯,語聲緩緩,聽得下方百姓如癡如醉,臉露和氣,這開壇講法,是佛家弟子的必修之課,元衲出身菩薩聖寺,自然通曉佛家精義,將這世間萬象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楊南聽得佛家勸善、積德、用時、濟世之言,心中若有所悟。

萬載釋道儒,各有教義法卷,各持一說,但正教傳世,無不以善立身,以德建樹,所謂的三教,隻不過是在形式上不同,其本質去偽存真,去繁留簡,最後的精髓依然是一個‘善’字!

‘大道歸元,諸法一善!此謂天地正道,人間至理!’楊南臉露微笑,方才體會到了佛家義理的精妙之處,壇上元衲見楊南微笑,同樣也報以微笑,兩人一望之間,倒好似從未分離過一般。

一聲鍾鳴,幾縷禪唱,嫋嫋佛音在山間回蕩。

升了壇、講了法,開了光,這開光大典在許久之後終告完結,元衲並不急於和楊南相見,遠近的百姓見高僧停口,便紛紛上前訴苦,這個說山前虎狼吃人,那個說山後有妖孽作怪,有人請法器、有人求子,有人求平安,種種世間氣象,不一而足。

不論千般要求、萬般願望,元衲隻是指了指門口那隻大銅缽道:“問他要!”

求降妖也罷,求子求平安也罷,元衲隻是一句:“問他要!”

門口那隻大銅缽果然靈異,求子果見得子,求法得來念珠佛器,求平安者得清心,求平妖者得法印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