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南幼時也聽祖父說過這青冥山胡楊書院種種事情,雖未來過,心中倒也不陌生,他騎著一隻小毛驢走在寬闊平坦的山路之上,身後跟著方青顏姐弟、楊大四仆,其餘老螃諸妖都已散入南洲十府,江山戒中唯有赤陽相隨,此番進入儒門之地,倒也不好帶一群妖魔鬼怪上門。
楊南座下小毛驢也非凡品,乃是靈獸山中所產的天生異種,名為丹青驢,通體青色,有若筆墨丹青,一身青毛油光發亮,更兼神氣十足,通曉人性,可自由踏空漫步,端是神異非常,楊南騎在上頭,宛然便有張果老倒騎驢的逍遙感覺。
“姐夫,這青冥山數百裏山脈怎的隻有三座主峰?”迎麵便見三峰佇立,猶如大位大賢儒者整裝肅斂相迎,一股莊嚴氣息撲麵而來!
方玄在山門前下得馬來,望著那三座氣韻各異的山峰好奇的詢問,青冥山乃是天下儒門學子心目中的聖地,不亞於昆侖、冥河兩派在修道人心中的地位!方玄與姐姐站在一起,卻轉頭向姐夫問話。
提及這個,楊南倒是聽祖父說過,他淡淡笑道:“秀峰乃文氣,秀麗慧雅,才氣外露,文峰乃正氣,凝重端正,氣勢渾然,錦峰乃慧氣,靈珠一點,錦上添花,三峰相連,文氣彙聚相融,方能成此天然靈秀地脈,在此山中學習,可開靈智,可長學問,在此清靜世界,方能洞悉塵世煙華,實乃是儒門學子的福地。”
他雖沒來過青冥故居,但是卻也聽祖父說過青冥三峰的神奇,不過,地脈雖佳,卻也在人,若不潛心苦讀,便是天下龍脈也是枉然!
這三峰靈氣也不是天生就如此充足,自出了楊浦這個不世天才之後,靈山養人,人亦養山,隻有不斷出大儒、聖賢才能讓這個福地一直靈氣流裕,萬世流芳!
青冥山巨大的山門前建有一座巨大的石製牌坊,雕龍刻鳳、壯觀華美,兩旁直書:王朝不滅,青山不改!
中間橫書:儒門福地。
這手書,便是先帝遺筆,楊南見到祖父功績牌坊,心中慨然,下驢拜了一拜,這才上驢往青冥山中行去,一過山門,處處便是摩崖石刻,上麵蒼勁古樸、華美絢麗的各種字體如龍如蛇,蜿蜒遊動於石壁林間,曆朝曆代的才子大儒都曾來此遊曆,見此壯美山河又怎會留下心中豪情感慨?
所以,山中有專門石匠負責將這些出眾詩句鐫刻石上,以做留念。
楊南一路行來,山路上行人如梭,接鱗比裏,這些人大多是青袍冠帶、身著儒服,自有一番儒者氣息,楊南一身貴公子打扮,倒也令人側目,不過,像他這樣的貴公子來此求學也數不勝數,士子們隻是略一打量,便不再好奇。
楊南靈目望去,但見三峰之上十數股文氣衝霄而起,這文氣相應儒門宗師,端是非同小可,可見書院之中當有高人在場,凡間勢力到此便要止步,任它王爺世家,也斷然不敢在此放肆,否則便是與青冥山所有士子官員為敵!
修道中人更是遠避此地,儒門宗師雖長生不比佛道兩家,但儒術玄妙之處不亞於道法、佛法,此地文氣衝天,又有眾多宗師坐鎮,哪個修士敢前來挑釁?
楊南雜在一群士子中間緩緩前行,楊大四仆快馬向前,先一步去通報書院大儒,方玄雜在士子中間,側耳傾聽他們談論天下大勢,儒學經典,倒也聽得津津有味,他自小被父母養於府中,哪裏聽得這許多高談闊論?當下漸行漸遠,夾雜在一群熱血滿腔的士子中兩眼放光,頗有如魚得水之感。
胡楊書院言論不禁,無論詩詞歌賦還是治國安民,皆可暢所欲言,心宗風氣開放、不講禮儀、不禁自由,便是在這山中說造反也無人意外,山中年輕士子更是個個胸懷壯誌,熱血沸騰,身在山中,心在天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倒也有楊南前世學院中幾分自由氣息。
蒼生、應世、自由!
這便是青冥山之魂!
雖坐山靜觀天下事,卻心在蒼生、功在社稷!
楊南自幼被祖父嚴加管束,更兼每日嚴師教導,見到這些學子這般輕鬆隨意的氣氛,心中也暗暗忌妒這些學子實在命好!若是自己幼時能有這般自在,怎還會視文章如虎?
那一天到晚琴棋書畫、筆墨紙硯的苦練歲月似是猶在昨天!比修煉道法可怕何止數倍?
楊南到得正峰之下,幾位老者領著幾個中年書生正立於院門前含笑而望,身後數十個書院宗師竟然全來迎接楊南這個無良山長了!
楊南跳下驢背,拱手笑道:“小子楊南,見過諸位宗師!十年方歸,有罪有罪!”
為首的長須老者向楊南伸出手掌,嗬嗬笑道:“好個楊南!你居然將這書院一扔便是十年,讓我等為你做苦工,不行,須得陪我等工錢來!”這老者氣質儒雅,宛然自若,言笑之中自有一股宗師風範,他看起來更像是一位滿是童心的老爺子,倒不像是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