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久別故人(1 / 2)

什麼!?吐蕃人真的來了嗎?憶昭驚駭不已,可這與自己所熟悉的曆史並不符合啊!如今正是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自己的記憶裏,此時的吐蕃與南詔之間依然還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南詔暫時還無法脫離吐蕃,而吐蕃也暫時還需要南詔一同抗衡漢唐。且如今漢唐安史之亂已然平息,漢唐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曾經的屬國對別人稱臣的,特別是這個“別人”還是他們心腹之患。

可眼下該怎麼辦呢?從那群吐蕃軍人手中逃脫,憶昭不敢再怠慢了,連忙折轉回頭進城。然而此刻的天都已經黑了,下旬的殘月掛在天空無法照亮歸途。憶昭有些心急,但又毫無辦法,若是點燃火把趕路,又怕那群吐蕃人發現自己的行蹤。隻能一中摸黑前行,心亂如麻。

而與此同時的南詔皇宮之內,一群不速之客卻將尋擋在皇宮門口。他沒有想到吐蕃人竟然如此囂張,甚至連自己這南詔皇帝他們都沒有放在眼裏。那一群以貢布為首的吐蕃官員,此刻就堵在皇宮正門之前,看著他們那鎮定得仿佛是回家一樣的表情,尋的心裏一陣陣抽搐的疼痛。要到什麼時候自己才能擺脫這群豺狼呢?身為一國之主,受這冤枉之氣,著實讓他鬱悶。

“皇帝陛下,您考慮好了沒有?我們此行也不想節外生枝,隻要你們乖乖交出金印,王爺便不會再追究此事。”言至此處,他略微一頓,挑眼注視著尋,嘴角那笑容格外陰險,“不過倘若陛下不願意我等也還會強求。畢竟這兒依然是您的地盤,我等遠道而來,隻是客人而已。漢人不是有句名言叫‘強龍不壓地頭蛇’嗎?也不知臣是否記錯,但是不管怎麼說,臣還是希望陛下能夠將那金印交還吐蕃。”

什麼!他竟然敢自己比作“強龍”,而將南詔比作“地頭蛇”,這廝用心極其險惡!尋恨得直咬牙,可眼下卻又不敢將他如何。聽探子回報,此人前來並非真如他表麵所說,隻是以使臣身份前來,在那南詔都城之外,他早已埋伏了接應之兵。想不到吐蕃人也能如此神通,竟然能夠在這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之下暗度陳倉,將那吐蕃軍隊都帶到了南詔皇城腳下。倘若將來真要與之交惡,那可真是萬般凶險啊!

“嗬,貢布大人,您這話說得真是讓人搞不明白啊!”尋雖然心裏恨死對方,可眼下也的確不是與他翻臉的時候,至於金印被盜之事,他知道對方必然是沒有什麼證據能夠直接表白是誰盜取的,如若不然他也不至於如此遮掩了。

“不明白嗎?”冷冷的笑容就掛在嘴邊,貢布的眼中滿滿都是質疑。其實他的心裏也知道,這金印是在麗水丟失而非吐蕃皇城,一切的一切儼然已經說明了吐蕃如今國內的局勢。也不知道這年輕的小皇帝是否能夠看得明白,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倘若他能夠看清形勢,乖乖聽王爺的話,或者將來這金印還真有可能再次還給他。可是如今他卻為何這麼心急,如此盜走金印惹惱了王爺,這後果卻是誰也不願意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