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動作卻著實讓對方一驚,尼牟驚詫地望了蒙安國一眼,嘴角不禁彎起一絲冰冷地嗔笑,“怎麼了,二王爺這是以為小王想要麼刺嗎?”
“不!”蒙安國雖然本能地否決了,卻陡然發現自己此刻的境地十分尷尬,嘴巴上說著沒有對他戒心,可是身體卻已然對他做出了防禦的反應。
“哼!”尼牟冷笑一聲,將頭一仰,目光帶著鄙夷,“二王爺,您這話說得好聽,可您現在是在口蜜腹劍!”在大唐多年,尼牟對於漢語文化怎麼說也是有點兒研究的,此時此刻用此言形容他,似乎是再合適不過了。看著蒙安國那緊握著劍柄的手,隻怕他再有一百、一千張嘴巴也是說不清的。
眾目睽睽,君王麵前,二人竟然持劍相對,雖然一明一暗,但卻劍拔弩張。南詔與吐蕃難道這就是未來嗎?尋看著二人,心裏不禁遐想。之前憶昭對於吐蕃一直很是反感,甚至再次出手傷其要員,這一切都在說明著什麼?她可是來自未來的人啊!對於吐蕃那麼反感,難道這就是天意嗎?尋想到此處不禁也有些懷疑,其實這懷疑自己早已有之,卻一直不敢肯定,因為他總還是覺得當年吐蕃於南詔有恩,自己即為王者,又怎能做那背信棄義之事?
然而隨著這一次北征,尋卻在此間看出了許多的問題。如今南詔國力雖強,但其實卻並不像吐蕃想像中的那麼強大,對於強大的漢唐來說,南詔依然還隻是像個弱冠的少年。比起那強大的漢唐精,實力實在是相差太遠了。而吐蕃卻一再地要求自己與其聯軍入侵西川,這一路行來雖然如同破竹一般,可是這其中原因卻是顯而易見的。倘若不是因為西川節度使崔寧此時正在京師,而所留守眾將無法與之盟軍抵禦,這一場戰誰輸誰嬴都未見分曉。而如今這場戰是否還要再打下去,尋的心裏毅然犯起了嘀咕,然而此時的吐蕃卻依然戰意正濃,幾乎催促移軍前行,以至尋也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一場戰爭是否還應該繼續。
可是與此同時,尋卻並不知曉,就在此時此刻離雅州城不到兩天行軍的路上,有一支強悍的漢唐精銳正匆匆而來。那是右神策都將李晟(中唐名將)所帶領的禁軍,正匆匆趕來與原本駐守於西川的山南軍所彙合,準備兵分兩路包抄而來。而另外一邊,憶昭正護送著那一隊流民翻山越嶺,不知不覺已然到了西蜀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