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的嚐試之中楊旭發現,把風之力單純歸結到自然之力並不適合自己用。比如說龍卷風的威力的確很大,但它造成的巨大威力,主要是對固體目標而言。
比如說外界的龍卷風所過之處大樹被連根拔起,高樓被吹的傾倒,甚至直接卷入天空等等,破壞力的確巨大。
如果它把一亮汽車卷入空中,真正的破壞力是在風中汽車和其他東西的碰撞,以及風停之後,從空中摔在地上的那一下,這樣的自然之力雖然巨大,有種人力無法抗衡的感覺。
但其實並不適合對戰使用,對戰的時候龍卷風,可以把對手卷入空中,在空中給對手造成一定傷害,而最後落地那一下看似威力巨大,但那是對不會飛的目標而已。
如果在龍卷分中受傷並不重隻是單純的被吹到空中,目前修者有禦空能力的或許不多,但摔一下的威力貌似不一定摔得死。
相對於這樣的威力,還不如把龐大的龍卷風凝聚成一道風刃,直接把目標劈成兩半。沒必要用龍卷風把目標卷入高空,最後再摔一下。
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讓龍卷風中布滿了細小風刃,隻要被卷住目標就會變成碎片,這樣威力似乎更大一些。
所以一邊前行,楊旭一邊思考著這個問題,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句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這句話出自《宋史*王安石列傳》,這句話的解釋是自然界的災異不足為懼,前人製定的法度若不適應當前需要會阻礙社發展,應該修改甚至廢除,不能盲目的繼承效法。
這是王安石變法時候說的一句話,此時這句話楊旭覺得放在眼下自己對風之力的探索中十分適合。
自然之力不用畏懼,看似勢大,但卻不一定適合自己使用。因此借用的時候應道留下對自己有用的,去除沒用的,加入更有益的,而不是盲目的模仿。
第二,傳功,或者遺跡中的修煉法決適合上古人,就一定適合現代人嗎?即使都是華夏人有著血脈傳承,但即便沒有基因技術,人類基因也是在自我不斷優化的。
也就說現在人和古代人,無論是從體質,還是沒有得到證實的靈魂,其實都是由區別的。這就好比把秦朝的法製拿到宋朝來用。
相對來說秦朝完成了大一統,感覺上似乎比羸弱的宋朝要利害很多。可給秦朝的豐功偉績貢獻出不小力量的秦朝法製,真的適合宋朝?或者宋朝的法製真的弱於秦朝?
在拿現實中的事情來說,科學真的就不如修行?怎麼感覺智能機器人和現在城裏的傀儡那麼像呢?雖然動力能源不同,結構不同,甚至主腦也不一樣。但你不覺得看上去和人沒有區別的機器人,和這些看上去和人沒有區別的傀儡在功能方麵似乎都一樣嗎?
不停的思考楊旭疑惑就越多,疑惑越多證明他的眼界在不斷放開。在現在所有人都在追逐上古修真法決和法術的時候,他保存了一絲清醒,觸摸到了一扇不同的大門。
“有點亂啊。”不知道陷入思考中多久,當楊旭清醒過來揉著自己太陽穴的時候,城池已經遙遙可望。
此時站在山頂往遠處俯視,可以看到距離城池十裏之外的極大軍營,以及城池和軍營之間已經安全的區域,竟然被拓展出來了農田,甚至搭建起了農舍。
後來沒有房子的修者開始在城外居住。看到這一幕楊旭腦海中突然冒出去一句話:“修者也是人,隻是相對於外界的人,他們更強壯一些而已。”
看了一眼自己的身份玉牌,楊旭愣了一下,之間自己在陷入思考,或者說是一種頓悟中的時候,行走的路線並不是直接向著城池這邊來的,而是兜了一個大迂回。自己竟然陷入了頓悟中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打開芥子空間一看,果不其然除了一些不能吃的材料,所有精魄都已經消耗一空。頓悟中當身體需要的時候,他在潛意識中就會拿出精魄進食,這是這個食量似乎有點大,自己去風穀之前一路上斬殺的妖獸並不少的。
再看自己的屬性麵白他的麵色更是愕然,體質突破了100,擁有一牛之力。更意外的是根骨竟然增加了一點,福祿也增加了一點。
沒錯!福祿增加了,楊旭擦了擦自己的眼睛確定自己沒有看錯,自己原本基礎1點普通人大眾的福祿竟然變成了2點,這簡直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