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以色列的第一位總理:本一古裏安(2 / 2)

但兩年後英國政府發表白皮書,壓縮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額,禁止猶太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麵對英國立場的轉變,本-古裏安決定發展猶太人的地下武裝。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麵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和英國對猶太複國主義的壓製,本-古裏安權衡利弊,提出了貫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政策:“我們將幫助戰爭中的英國,就像沒有白皮書一樣;我們將反對白皮書,就像沒有戰爭一樣。”

1940年的夏天,本-古裏安在倫敦度過。英國人在納粹德國的狂轟濫炸之下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勇氣給他以強烈的震撼,使他更覺得要建國就必須靠強大的武裝和英勇流血的精神。

1941年11月12日,本-古裏安來到了紐約,得到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1942年5月,在紐約比爾特莫爾飯店召開的猶太人會議接受了他的主張,通過了八點綱領,宣告“巴勒斯坦將作為一個猶太國而並入民主的新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但英國並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實行分治。這時的本-古裏安已經預見到英國的撤離和猶太國的建立,並且預見到新生的猶太國家必定會與阿拉伯鄰國發生衝突,於是他一方麵組織巴勒斯坦猶太人的秘密反英軍事行動,一方麵竭力籌措資金購買軍火。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英國的委任統治將於1948年5月14日結束。這一天,在紐約、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會,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直到清晨。但本-古裏安在這一晚卻異常冷靜。他回憶說:“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麵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喜悅中的猶太人認為最大的威脅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動,但本-古裏安卻意識到,有可能到來的是阿拉伯鄰國正規部隊的進攻。他一邊派果爾達·梅厄去美國籌款,一邊打著埃塞俄比亞的旗號通過秘密渠道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軍火。

1948年5月14日下午4點,在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本-古裏安宣讀獨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國成立了!在場的人縱情歡呼,全國各地的猶太人通過廣播收聽了獨立儀式,無數人失聲痛哭。本-古裏安擔任臨時政府總理,並在隨後的議會選舉中成為正式總理兼國防部長。

建國的興奮無法掩蓋以色列嚴重的生存危機。建國次日,埃及、外約旦(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在東、南兩翼節節敗退的以色列處於崩潰的邊緣。是聯合國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古裏安利用停火的4周時間全力購置軍火、招募新兵。當7月8日戰爭重開時,以色列已經掌握了主動權,在10天的戰鬥中奪取了1000平方公裏的土地。本-古裏安的軍事戰略是占領盡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實。

1949年,本-古裏安策劃了“魔毯行動”,動用上百架次的飛機,把近5萬名猶太人從也門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則將12萬猶太人從伊拉克運回以色列。建國初期的4年時間裏,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裏安曾於1953~1955年年去職,但他實際上仍然掌控著以色列的大政方針,並於1955年再次當選總理。本-古裏安一直奉行與西方結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東方陣營靠攏之後,他更是不遺餘力地追隨西方。1956年,埃及實行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侵害了英法兩國的利益。經過秘密磋商,本-古裏安與英法結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進攻西奈,為英法出兵埃及製造借口。雖然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美國和蘇聯的介入,本-古裏安不得不將西奈歸還埃及。表麵上以色列遭到了失敗,但這場戰爭為以色列贏得了長達10年寶貴的和平。

1963年,本-古裏安因為一次失敗的間諜行動引發的風波而辭職。1970年他最終退出了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