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矽穀的心髒
封麵故事
作者:苗煒
共有41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參加了倫敦奧運會的比賽,獲得16塊獎牌,其中12塊是金牌。這並不是斯坦福最好的奧運會成績,他們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曾經拿過17塊金牌。校園裏有一塊匾額,銘記著那些奧運冠軍,倫敦奧運會的金牌選手肯定也會出現。男子網球雙打選手布萊恩兄弟就讀於斯坦福,女子沙灘排球冠軍是斯坦福的學生,美國女足中有4人、美國女子水球隊有5名主力在斯坦福念書。
奧運會項目當然隻占學生運動的一部分,他們還玩美式足球、打壁球、打高爾夫球等等。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老虎伍茲在這裏念過書。陽光下的斯坦福大學像是個伊甸園,你好像能從樹上摘下果子吃,就這麼永遠快樂單純地生活下去。學生們騎著自行車穿過草坪、花叢,穿過一棟棟教學樓,那些建築大多以捐助者來命名——蓋茨、休利特、帕卡特。看見一座座塑像,校園裏還沒有哪一個偉大運動員能留下塑像。每個學生看起來都很高興,這裏有個名詞叫“斯坦福鴨子綜合征”,學生像水麵上的鴨子,看起來悠閑,可鴨掌在水下倒騰。他們要出人頭地,將來開創一番事業,興許還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某棟建築物上。
這座校園出過詩人、運動員、政治家,但最出名的是那些企業家和工程師,那些在矽穀賺了大錢的電腦極客。
今年4月,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後者是一個剛成立兩年的公司,其創始人是斯坦福的畢業生,其最早的投資者也畢業於斯坦福,這所大學在創業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態係統”。Instagram的兩位創始人,凱文和麥克,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別獲得過Mayfield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是為期9個月的“工作學習項目”,他們回到校園,學習企業管理的理論,和矽穀的創業公司一起工作一個夏天。這個項目是工學院的教授在1996年開創的,目的是讓參與者意識到“一切皆有可能”。斯坦福校長約翰·軒尼詩強調,他的教育理念是“跨學科”,工程、商業、醫藥、科學、設計等學院鼓勵學生選修各個門類的課程,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成為“T型人才”。
斯坦福的設計學院成立於7年前,創始者名叫大衛·凱利(David Kelley)。他說,設計學院要讓學生學會“通感”,2006年,設計學院有這樣一個項目,帶著學生到緬甸,為那裏的農戶設計一種花費低廉的灌溉係統,他們的成果是一台腳踏的水泵,造價37美元。設計學院麵臨項目時,經常有工程師、資本家一起來討論,在這裏,所謂“多樣性”並不是純理念的,而是由不同學科不同想法的人來呈現。
風險投資家溫德爾(Peter C. Wendell)在斯坦福商學院任兼職教授已經20多年,他不斷邀請其他的投資者來學校講課,其中包括Google的施密特(Eric Schmidt),Intuit的創始人庫克(Scott Cook)等。這些資本家講完課,會和學生一起在戶外喝杯咖啡。今年2月,某個高年級學生約見溫德爾,他做出了一個手機應用軟件,想聽聽前輩給出意見。這個軟件已經有4萬個用戶,如果用戶達到100萬,每個月在服務器上就要花費2萬美元。學生說,他需要投資,但又不想失去控製,也害怕別人偷走他的創意。約會結束後,溫德爾安排這個年輕的創業者和Google的人見麵。校園裏年輕的創業者知道,斯坦福的導師們會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如果說常春藤大學為整個美國培養精英,斯坦福就在為矽穀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施密特說,他們尋找工程師的時候,總是從斯坦福開始,5%的Google員工是斯坦福的畢業生。斯坦福的校長軒尼詩先生是Google的股東,同時也是思科公司的股東。斯坦福的技術授權部門給各類創業公司頒發過8000份技術授權,學校公共關係部門稱,至少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創業者是斯坦福的教師或學生,其中包括惠普、雅虎、思科、太陽、eBay、Netflix、Electronic Arts,Intuit、LinkedIn等。投資商約翰·多爾(John Doerr)把斯坦福比喻成“創業者的胚胎”——“我不能想象沒有斯坦福的矽穀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