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德國遠洋艦隊啟航(1 / 3)

但是德國真的認慫了嗎?當然不是。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秘密製定了一個“Z計劃”,以英國和法國海軍水麵艦隊為目標,在1945年以前,建造4艘航母,6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12艘遠洋裝甲艦,2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還有大型驅逐艦。屆時,雖然實力隻達到英國本土艦隊的60%,防身還是綽綽有餘的。

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國對德國宣戰。戰事已經打起來了,隻能是先顧眼前了,於是,造軍艦的鋼材拿來造坦克了,至於海軍嘛,沒錢造大艦巨炮,先製造便宜的潛水艇,用來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線也不錯。

二戰爆發時德國海軍大型水麵艦艇數量比一戰時寒酸太多,一戰前德國海軍排名世界第二,艦船總噸位130萬噸,達到英國的一半。而1939年納粹德國海軍排名被踢出前五,別說英美,連自己的日本、意大利小弟弟都趕不上,根本無法和同盟國艦隊過招,更比不上美國了。1938年底,德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齊柏林”下水,大戰爆發後,因德國突擊建造潛艇,這艘航母成了後娘的孩子,要飛機沒飛機,要鋼材沒鋼材,遲遲不能服役。

德國夥同蘇聯占領波蘭後,很快調轉矛頭直指英法,尚在少女階段的德國海軍受到英法彪形大漢的肆意蹂躪,俾斯麥號一出海就遭到群毆,出師末捷身先死,挪威戰役帝國的九艘驅逐艦被英國海軍點了名。德國入侵蘇聯後,由於戰爭日益殘酷,德國的資源更加向空軍和陸軍傾斜,海軍的地位連二奶都算不上了,直接淪落成了小三,一些軍艦甚至被拆了造坦克。德國沒有足夠的資源造艦船,無法突破英國艦隊的封鎖,隻能依靠潛艇偷偷摸摸的跑到公海襲擊英國商船,試圖切斷英國的運輸和補給。好在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很爭氣,德國的狼群戰術讓英國焦頭爛額,直接把英帝國的褲子扒下來了,英國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德國潛艇還跑到美國的家門口大打出手,把世界海上霸主英國和後來居上的海上霸王美國逼到了牆角。

但是,暗藏在水底下的潛艇上不了台麵,是爭奪不了海上霸權的,何況盟國加強護航後,潛艇戰日益困難,德國要廓清周邊海域,登陸英國,鞏固海防,保衛龐大的帝國,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日耳曼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德國迅速崛起。德國人對機械有天生的熱愛和天賦,他們總是嚴謹刻苦、精益求精,永遠要做到更好。德國人的大腦似乎被上帝開了光,非常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上帝賜予了日耳曼人精密的大腦,卻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土地與資源。

可是,東線勝利為德國人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土地和資源,德國和西歐完整的工業體係、希特勒的堅強領導、施佩爾的天才組織能力,這些與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和尚武傳統完美結合起來,軍備生產飛速增長。隨著德意誌成為洲際大帝國,以前倍受冷眼的海軍成了香餑餑,比如1943年上半年,施佩爾給予海軍的鋼材達到970萬噸,占同期帝國本土和占領區鋼產量2900萬噸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比日本全年的產量還要多。如此一來,到1943年仲夏,第三帝國的海軍經過一年多的臥薪嚐膽,像井噴一樣發展起來了,早就超過了戰前雷德爾秘密製定的“Z計劃”。

1941年前,石油一直都是希特勒的“阿喀琉斯之踵”,是命門。1942年,年產3000萬噸的高加索所有油田和中東波斯油田,即全球60%以上的石油資源被納粹囊括一空,形成巴爾幹—地中海—北非東部—小亞細亞—中東—高加索—烏克蘭—巴爾幹的“石油環形通道”,德國已立於不敗之地——隻要建立與帝國相適應的海軍的話。

1942年春,航空母艦“齊柏林”複工,夏天完成了後期製作。同期兩艘大型郵船“歐羅巴”號和“波茨坦”號改裝成輔助航母。

“齊柏林”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24500噸,滿載排水量:31367噸,擁有雙管158毫米炮8座,雙管105毫米炮6座,雙管37毫米炮11座,單管20毫米炮7座。航速達到34節,以每小時19節的航速,可以續航8000海裏。艦載機為戰鬥機12架、攻擊機3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