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希姆萊敲打麗達(1 / 3)

下了一整天的雪停了,初冬的夜空在白茫茫的大地襯托下更加深邃幽藍,讓人感到冬夜的孤獨和淒涼。幾顆星星在遠處跳動著,一會兒,那星星便隱沒在夜空中。天空像被墨水塗抹得一樣濃黑起來。

希特勒雙手抱胸獨獨佇立在窗戶前,望著冷寂的天空出神。雪後的夜空閃動點點的寒星,清冷的光芒映著深邃的目光,穿越蒼穹到達遙遠的、不可預知的純真之地。

此刻,他激情澎湃:他已經站在群峰之巔,傲視四海,接受芸芸眾生的頂禮膜拜。經過大起大落後他更加清醒——作為偉大領袖和最高統帥,他自認為具備遠遠超過一般人的素質:高尚獨特的人格魅力、必不可少的霸氣,尤其是模糊決策的超凡能力。

國家領導人麵臨千頭萬緒,各種信息和情報來源也互相打架,你不知道那些是真的,那些是故意攪局的。要做出正確決策不僅要有超過常人的預見性,還要有超過常人的定力,任何時候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拿當前來說,要懂得見好就收,不能被情緒和情勢牽著鼻子轉。

孫子兵法雲:“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克勞塞維茨真大師也,《戰爭論》中的這些話好似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大多數統帥寧願在遠離目標的地方停下來,而不願離目標太近;而有些具有出色的勇敢和高度的進取精神的統帥往往又超過了目標,因而達不到目的。”

“任何戰鬥都是雙方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流血的方式和破壞的方式進行的較量。最後誰在這兩方麵剩下的力量最多,誰就是勝利者。”

每一個德軍高官能夠生背這些至理名言,但是真正做到的沒有幾個,好多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利欲熏心,不知道見好就收,最後連本帶利輸個精光才算玩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兩線作戰,四麵樹敵,被大家亂棍加身,死得很難看。

現在,德國雖然捷報頻傳,兩線作戰,四麵樹敵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為了擺脫兩線作戰,德軍不顧一切向西伯利亞進軍,然而西伯利亞太大了,德軍士兵被漫無邊際的荒原弄得身心交瘁。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時間了。西伯利亞一半是永久凍土,一半是沼澤,冬天雪堆得比人高,到了春天又成了泥淖的海洋,從十一月下旬到來年五月底整整半年時間別想打仗。如果不停戰的話,德國國防軍半年時間在東線無所事事,而美國肯定不會閑著。所以,希特勒權衡再三,覺得還不如利用目前的有利地位停戰。當然,這個意思隻給裏賓特洛甫悄悄透露過。

領袖人物還得海納百川,集思廣益。曆史人物取得震古鑠今的成就,其實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人們把光環都籠罩在領袖人物身上。這也是希特勒今天開會的目的,即發揚了民主,讓手下把自己當根蔥,又博采眾議,開拓自己的視野,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對停戰的事他先按住不發,先聽聽大家怎麼說。

“他媽的,幹活時一個個推三揀四,吃肉時一個個眼珠子瞪出來了。”希姆萊破口大罵,將希特勒從深思中喚回。

帝國外長正對德國的盟友評頭論足。莫斯科大閱兵都好幾天了,好多國家的外交官仍然不願意回國。留就留吧,逛逛街遊遊名勝玩玩東歐女人都無可非議,誰也管不著,可他們天天往第三帝國駐莫斯科辦事處跑,說的話都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當初進攻蘇聯,希特勒親口答應給大家分一塊肉,看在吃肉的份上他們才站在德國一邊的,無利不起早嘛。就算是出工不出力,考勤表上也有他們的名字,理應分紅。誰知現在希特勒反悔了,想吃獨食,沒門,連窗戶都沒有。他們不是出席莫斯科閱兵式的,誰稀罕看木頭人走路?他們是來要個說法的。

看來沒得推搪,希特勒感到嗓子冒煙,從冉妮亞麵前拿起杯子“咕咚咕咚”喝了一陣子水,使勁扯開讓他憋氣的領帶,把以前說了十八遍的話再說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