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爾越說越流利,滔滔不絕地彙報著,他陶醉在德國海軍擁有航空母艦的喜悅中,大談美好前景:“我的元首,德國海軍擁有航空母艦,這對德意誌帝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在,我們也躋身於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航空母艦的發達國家的行列。我相信在不久後,一支擁有三艘巡洋艦、十艘驅逐艦與護衛艦的航空母艦作戰編隊就要形成了,到時候我們浩浩蕩蕩殺向大西洋,一舉粉碎英國皇家艦隊……”
李德重重地歎了一口氣,他不願意看到一個軍事幻想曲的演出,也不想打斷陶醉其間的嘴上航母司令的意.淫。但又不得不打斷他的話:“雷德爾元帥,讓我們探討一下齊柏林”號一旦服役後的作用吧。”
雷德爾愣住了,半天才囁囁道:“誠然,齊柏林號一旦服役後,能產生巨大的戰略威懾力。首先……”
“為了帝國的利益,我得給你們當頭澆一盆水了。”李德示意他坐下來。
盡管屋子裏悶熱難耐,但元首的頭腦極其冷靜,他頭頭是道地分析道:誠然,齊柏林號一旦服役後,能產生巨大的戰略威懾力。不過,除此以外,“齊柏林”號真正能擁有的影響力還令人質疑。
該航母擁有強大的火炮8座雙聯裝150mm主炮。這些火炮在戰鬥中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畢竟航母根本不是用來炮戰的,這些火炮反而擠占了航母上寶貴的空間,還不如全部拆掉,將剩餘空間用來裝載戰鬥機。
“齊柏林”號雖然是30年代全新建造的航空母艦,卻在設計思想上十分接近於20年代日美的改造航母。裝有重炮以及厚甲,可執行與主力艦相同的炮戰任務。然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由於航母相對笨重,又擁有龐大而防禦力極差的飛行甲板。故在炮戰中未必比輕巡洋艦更優秀,更別說與重巡洋艦和戰列艦相比了。
同時,雖然“齊柏林”號載機量較多,但由於火炮擠占了部分飛行甲板的位置。導致其航空能力亦是不如國外同等排水量航空母艦。質不如人,量上也僅有1艘,而英國皇家海軍已建造和改裝了25艘航母,美國在一年內就會建造和改裝了30艘航母。如此懸殊的差別,就算“齊柏林”號服役也改變不了什麼。
其次,地理位置,德國隻有北麵有兩道狹窄的半封閉出海口,而英國皇家海軍經過一戰的洗禮,執行這種封鎖德國出海口的任務已經駕輕就熟。在一戰中,因為英國鐵桶般的封鎖,讓德國的遠洋艦隊到不了遠洋,隻能在家門口騰。而現在,強大英美空軍讓封鎖更是如虎添翼。
事實上,德國大型戰艦突破封鎖線,隻能與皇家海軍戰艦死打硬拚。如“俾斯麥”號戰列艦在第一次出航時即被發現,雖擊沉英國“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卻隨即就在絕對優勢的皇家海軍的圍剿下戰沉。由此可見,目標更大,機動性更差,更受敵人重視的航空母艦若想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線實在“難於上青天”。也就是說,齊柏林號航空母艦隻能在北海和波羅的海裏撲騰了,空有8000公裏的續航力。
李德像剝蒜一樣,把海軍司令的自信與戈林的自滿一層層剝離,露出殘酷的現實:德國缺乏足夠的護航艦,德國的輕巡洋艦數量少,防空火力弱,尤其是缺乏真正的防空巡洋艦,而被稱為“海上多麵手”的驅逐艦更是僅有20餘艘,而挪威一戰又折損了10艘,數量不足,質量也毫無優勢,大口徑火炮加533毫米魚雷加38節的高航速,用於高速雷擊反艦頗為不錯,可惜其基本設計思想依然有濃重的一戰氣息,防空、反潛能力與日本驅逐艦相比也幾乎沒有什麼優勢,用於自保已是不足,更遑論護衛航母了。
李德抑天長歎了一聲,繼續用冷靜得幾乎殘酷的聲調說道:“還有時間、戰術方麵的問道。總而言之,我歡迎我們的航空母艦正式服役,她作為帝國海軍的象征,宣傳意義大於實戰意義。”
經過元首一番苦口婆心的分析後,大家醍醐灌頂。其實誰都明白,經過一戰的日德蘭戰戰後,德國海軍一直缺乏與皇家海軍下麵作戰的勇氣,再加上實力的天地之別,德國海軍在麵對皇家海軍時幾乎一直處在守勢,而航母作為攻勢海軍的典型代表,在守勢海軍中幾乎無用武之地,反而要消耗兵力為其提供防禦,得不償失。
與其它武器生產一樣,由於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德國的水麵艦艇的建設長時間停滯,導致其思想基本上也仍停留在一戰時期,落後的思想注定德國海軍無法掌握先進的航母戰鬥技能。所以即使“齊柏林”號服役,他們也不一定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