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節 斯大林請中共支援之三(2 / 2)

元首每談到一個問題就扳下一根手指:“第十個問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惶惶不可終日,中亞幾國已經出現了叛亂跡象;”

大家擔心如果再講一個問題,手指頭不夠用怎麼辦?所幸他講了十個問題後。他的話也講完了,讓米沙接著說。

米沙怔忡了一下,攤開本子繼續說道:毛澤東看完電報後猜測到了斯大林的意圖,他也知道蘇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此時再不出手,從長遠來講,也會危機到中共的利益。但也隻能是量力而行。絕不能把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都折騰光了。換言之,不援助是不行的,讓他出血卻是萬萬不行的。

研究來商量去,毛澤東從國際主義精神出發,把羅瑞卿、楊成武以及呂正操等部部署在長城內外一線,準備伺機向東北地區滲透。毛澤東的這一戰略部署,既避免了打草驚蛇,提前暴露自己的戰略意圖,又占據了長城沿線的重要戰略位置。這樣八路軍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進可以幫助蘇聯紅軍牽製華北等地的日寇,退可以依托長城沿線的晉察冀、晉綏等抗日根據地,避免我軍在戰鬥中受到不必要的損失,一舉兩得。

同時,毛澤東作了個高姿態,建議蘇方把由東北抗聯組成的‘中國旅’從遠東調到西線,直接與德國法西斯作戰。

“放屁,蘇軍裏還有中國旅,我怎麼不知道?”麗達首先發難,其他聽眾一片嘩然,他們聽得雲山霧罩,仍然不得要領,覺得米沙在忽悠他們。米沙朝李德嚷嚷:“我的元首,他們什麼都聽不懂,還雞蛋裏挑骨頭,讓我怎麼彙報呀?”

李德苦笑著搖頭:“那你不會好好解釋解釋?”

李德站起來拿起一本書當扇子在屋子裏來來回回走動。米沙講的東北抗日聯軍,點燃了隱藏在他心底的心花,讓他陷入了深思之中……

“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民族的罪人、紈絝子弟、東北王張學良當了兔子他爹,把漫山遍野盛產大豆高粱的關外拱手送給了有殺父之仇的日本人,並像一個慣壞的孩子一樣,把不抵抗的責任推給了蔣委員長。

東北各族人民和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紛紛組成救國軍、自衛軍、大刀會、紅槍會等抗日武裝,統稱東北抗日義勇軍。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各地黨組織,加強與抗日義勇軍的聯係,組織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起,先後組織了十餘支抗日遊擊隊,開展遊擊戰爭。

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此後,發展到11個軍,30000餘人,遊擊區擴展到70餘個縣境,建立了東南滿、吉東和北滿三大片抗日遊擊根據地,成為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中堅力量。全麵抗戰爆發後,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東北抗聯各部隊團結各族人民,堅持遊擊戰爭,繼續在白山黑水之間同日、偽軍進行頑強的鬥爭,受到中共中央高度評價。

1938年,東北抗日鬥爭處於十分艱苦的階段。日軍調集數十萬兵力對東北抗日聯軍發動了殘酷的圍剿。更為致命的是,日本關東軍還在東北地區實行“治安肅正”計劃,使“抗聯”活動的山區附近的村莊紛紛變為“無人區”。日軍的意圖是明顯的,那就是要徹底切斷“抗聯”同當地老百姓的聯係,斷絕“抗聯”將士的給養來源。

東北抗聯麵臨著生死考驗。他們麵對的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關東軍,而不是鑽碉堡、爬交通壕的華北日軍。關東軍的作戰對象是蘇聯遠東軍,盡管與蘇軍兩次交手,都被打得鼻青臉腫,但對付土八路不在話下。

麵對強敵,抗聯在夏天尚能利用沼澤地區為依托開展遊擊活動,多次襲擊偽警察所、分散孤立的偽軍據點和日本人的開拓團。但一到冬季,他們就處於被動地位。由於得不到糧食供應,又長期被日軍追蹤襲擊,部隊傷亡增多。在敵人大舉圍剿下,抗日聯軍遭受重大損失。

到1940年冬,僅剩下不足2000人。 嚴峻的形勢使得“抗聯”將士們意識到,“抗聯”將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時,他們想到了與東北一江之隔的蘇聯。於是,從1939年秋天開始,“抗聯”領導人趙尚誌、周保中、馮仲雲先後前往蘇聯尋求幫助。“抗聯”被日本關東軍徹底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