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節 互不相讓(2 / 2)

蘇聯在1939年的秘密協定簽訂後已經占領了羅馬尼亞的北布科維納地區,莫洛托夫還想得寸進尺,占據南布科維納。而這個地區離油田很近了,希特勒堅決不會答應。

隨後雙方爭論的焦點集中在芬蘭問題上。斯大林準備發動第二次對芬蘭的戰爭,並要求德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1939年底,蘇軍開炮轟掉自己一個哨站,然後再嫁禍到芬蘭頭上,隨後,11月30日,蘇軍以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作戰飛機從四個方向對芬蘭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在3天內“解放在資本主義罪惡製度下呻吟”的芬蘭人民。並且當晚就在芬蘭建立起了傀儡政府——以庫西寧為首的“芬蘭人民共和國”政府。想把芬蘭象其它波羅的海國家一樣連肉帶骨頭吞掉。

可惜,機關算盡的斯大林,卻忽視了芬蘭人民維護自己民族獨立與民主自由的決心。這些人甘願受資本家的奴役,全民皆兵反抗蘇軍的解放。蘇軍差點被這個隻有3萬軍隊的小國嘣掉大牙。後來蘇聯慘勝,蘇蘭被迫割讓了十分之一的領土給蘇聯。沒想到蘇聯滅亡芬蘭之心不死,還想把這個小國像蟒蛇一樣吞服。

現在,莫洛托夫提出這個問題,把希特勒惹火了。芬蘭比巴爾幹更能刺痛他敏感的神經,因為芬蘭將是未來對蘇戰爭的重要側翼,對德國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希特勒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和稀泥,他明確警告莫洛托夫說,德國絕對不會坐視芬蘭遭到第二次侵略。

會議氣氛劍拔弩張,談判就要破裂,裏賓特洛甫站起來說:“你們兩人談了一下午,肚子餓了吧?人是鐵,飯是鋼,先吃飯吧”。

晚飯後繼續談,接下來希特勒引誘蘇聯向南進軍,通過伊朗前出到波斯灣,從而獲得蘇聯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希特勒酸溜溜地對莫洛托夫說:“蘇聯東臨太平洋,西接大西洋,北靠北冰洋,隻剩下印度洋沒有出口,如果能找到印度洋出海口,蘇聯將會在全世界的四大洋上暢通無阻。”

莫洛托夫雖然對這個前景心馳神往,但已經看出他的主要任務——蘇聯在巴爾幹和芬蘭的擴張受到希特勒的抵製,如果德軍駐守在芬蘭的話,蘇聯就不能攻打芬蘭,因而懊惱加氣惱。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任憑希特勒天花亂墜地大吹大擂,他隻是噘著嘴一言不發,一直望著天花板。德國元首說得口幹舌燥,而客人連個屁都不放,隻得悻悻地宣布散會。

德蘇會談期間英國飛機空襲得格外勤快。事後丘吉爾對報界說,他因為沒被邀請,隻得以派出轟炸機的方式參加會談。這些空襲給莫洛托夫提供了報一箭之仇的機會:一次空襲期間,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又在播放英國已經完蛋的唱片,換來莫洛托夫辛辣的嘲諷:“英國完了?那麼是誰的飛機在柏林上空盤旋?又是誰迫使我們躲避在地下室裏?”

14日早晨,莫洛托夫離開了柏林。因為沒得到侵占芬蘭的許可,他在眾人麵前評價這次訪問“雙方都沒有取得積極成果”。有人聽到他對自己的隨從罵道:“球事沒成,白來一趟”。

實際上,蘇聯的訪問事與願違,倒把自己賣了個一幹二淨。在此之前希特勒還沒想到蘇聯竟敢想再次入侵芬蘭,把客人送走後,希特勒更加堅定了對蘇入侵的決心,軍隊加緊向東部集結。小倆口過日子,講究的是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一旦雙方針尖對鋒芒,好日子也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