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節 德國版泰坦尼克號(2 / 2)

泰坦尼克號還淪為納粹德國打擊英國人的法寶。大戰爆發前,戈培爾認定,這艘“上帝也沉不了”的輪船,是“日不落帝國”沒落的絕妙象征。於是下令拍攝德國版《泰坦尼克號》。

影片講述英國船主伊斯麥圖謀在首航中讓巨輪沉沒,然後向保險公司套賠巨額保險金,為此不惜以賄賂的手段讓船長改變航線,往冰山區海域行進。船撞上冰山後,船上最鎮靜、最有紳士風度的是德國人,不擇手段逃生的是英國人。那位著名的大副也搖身一變,成了德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組織救援。

1912年4月12日,準備首航的泰坦尼克號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

泰坦尼克號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裏,德國大副警惕地望著前方,不時向駕駛員發出指令。

頭等艙裏,英國資本家和美國財閥們一邊喝著紅酒、玩弄著珠寶,一邊謀劃著奴役和剝削其他民族的罪惡計劃。他們享有無數的宴會、舞會、遊艇賽、馬球賽,但都是些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寄生蟲。而在三等艙裏,以德國人為代表的正義民族盡情唱歌跳舞,生活得比他們充實。

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吉普賽女郎開始舞蹈了。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裏的離合悲歡。她變幻著多姿的旋舞,充滿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發出巨大的誘惑,讓李德不由地攬緊了冉妮亞的腰肢。

冉妮亞也心蕩神迷,輕輕在他耳邊訴說:“我倆好幾天沒辦事了,今晚你來嗎?”

“冰山——”一聲歇斯底裏的喊叫,打斷了元首與冉妮亞的卿卿我我。了望台發現正前方的冰山後立刻通知了駕駛艙和大副,可是慣性極大的輪船已來不及躲避,撞上了醜陋的冰山。

不沉之船進水了,海水淹沒了行李艙,水密門關閉,一些海員被海水吞噬。其實這些先死的人是幸運兒,而對船上的大部分人來說,等待不可避免的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

危難時刻見人心。海員正在給三等艙的乘客發救生衣。幾個猶太人乘機出來搗亂,哄搶救生衣,結果導致秩序大亂,乘客們爭先恐後,一哄而上。德國大副臨危不懼,彈壓了帶頭鬧事的猶太人,控製了局勢。

在鬧哄哄的奔逃中,一對德國夫婦非常冷靜,德意誌民族守紀律、講秩序,臨危不懼、樂於助人的高貴品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這對夫婦最後一個離開大廳,他們前腳離開,後腳水湧進來了。

有幾個小流氓被囚禁在船底。德國大副讓一個海員下去解救,可是海員沒帶鑰匙。冰冷的海水漫到腰際,情急之下,海員找了把消防斧把門咂開。

甲板上狼奔豕突,以德國人為主的小樂隊仍在演奏悠揚的樂曲。在小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中船員放飛了信鴿,好多人羨慕地望著展翅飛翔的鴿子,隻後悔爹媽沒有生於一副翅膀。

“夢幻之船”泰坦尼克號開始緩緩下沉,一幕幕悲劇正在加緊上演。漆黑的海洋和天空連成一片,無情的吞噬著絕望的乘客,也見證著截然不同的人性。一個英國資本家為了上救生艇,和別人扭打起來。結果兩人一起掉了下去,把一艘救生艇砸翻。與此相對照,德國大副衝到艙裏救出了一位小女孩子,充分體現了德國人的高尚品質和英國資本家的醜陋德行。

泰坦尼克號的船尾高高地翹了起來,指向天空,隨後一點一點地下沉,緩緩地沒入了水中。一直堅持在舷旁演奏著一些歡快的華爾茲樂曲以安撫大家情緒。他們並非船員的一部分,然而他們選擇自願留下了,選擇用自己的音樂在這最後時刻陪伴那些即將麵對不可避免的死亡的人們,讓人們能夠多一些平靜和勇氣。

還有一位乘客約翰.侯伯牧師,應邀到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布道。他眼見這緊急情況,就呼籲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侯伯牧師莊嚴的宣告說:“兄弟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生的盼望。我們要把救生衣讓給那些不信教的人。”

而最讓人心靈震撼、潸然淚下的,不是乘客墜落時驚恐的尖叫,不是龐大船體的傾覆,不是生離死別,而是人們在麵臨死亡時的那份從容,是男人將生存的希望讓給婦女和兒童,自己承受命運終結的勇氣;是床頭相濡以沫的老夫婦最後的熱淚擁吻;是甲板上三位音樂家停止徒勞的逃生,架好提琴,演奏他們最後、最動人的三重奏——《更近我主》:

“願與我主相親,與主相近,雖然境遇困難,十架苦辛,我仍將詩唱吟,願與我主相親,願與我主相親,與主更近……”

在這聖潔的樂曲裏,年輕媽媽對幼兒講述童話故事;船長寧靜地等待死亡,設計工程師把時間定格。“超人”德國大副抱著小女孩,遊過冰冷的海水,遊到救生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