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節 哥薩克軍和哥薩克國(2 / 2)

這是一個堅強的民族,15人守著2000米的防線,每天至少頂著200以上蘇軍的衝鋒,500發以上的炮彈,履行作為一個軍人的天職,所以,大家都親切的稱這裏叫“伯爵領地”。

夕陽西下時,蘇軍騎兵衝鋒了,他們的馬刀上鍍著金光,幾百人的“嗚拉”聲簡直跟山呼海嘯差不多。一陣生死搏鬥後,陣地上隻剩下一個人:東普魯士伯爵的長孫夏爾下士。

當一個人忍受著寂寞,孤獨,忍受著沒有糧食,沒有水,不能安心睡覺時,將是多麼的痛苦啊!但是,他忍受住了,獨自一個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第二天,團長給他派來了援軍——兩個輕傷員和一個麵包師,還有三個自願協助他們的當地烏克蘭人,同時迎來的除了朝陽之外,還有蘇軍騎兵的又一輪進攻。

蘇軍騎兵策馬揮刀衝過來了,M42通用機槍像鐮刀割麥子一般掃倒了一片,蘇軍前赴後繼,馬蹄子就要把他們踩在腳下。

蘇軍陣腳大亂,南麵的步兵和東麵的騎兵慌忙後撤。考諾諾夫率領他的哥薩克第102騎兵團衝入敵陣左砍右殺,殺開了一條血路,與德軍會合,給他們帶來了武器彈藥食品,更帶來了哥薩克的戰鬥情誼。

考諾諾夫的哥薩克騎兵團不僅解救了勇敢的德軍士兵,還俘獲了2000多蘇軍俘虜。消息傳來,元首大喜過望,當即承諾允許建立了一個庫班為基地的哥薩克半獨立國家。

→→→→→→→→→

1942年盛夏,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進了南高加索和伏爾加河地區,這是哥薩克人居住的傳統地帶,當第一坦克軍團克萊斯特的一支裝甲先遣隊來到此地後,哥薩克人以解放者的態度來迎接德軍。他們看到竟然有一支哥薩克部隊與德軍並肩作戰,被壓抑了多年的民族主義情緒迸發,報名參加德軍控製下的哥薩克部隊的人數劇增,共有12萬人聚集在了第三帝國的旗幟下。

為了籠絡人心,1942年8月中旬,德國建立一個以庫班為基地的哥薩克半獨立國家,它擁有26萬國民。國家哥薩克黨也建立起來了,在瓦西裏的領導下,它承認了希特勒是哥薩克國的保護者。

頓河哥薩克人同時也選舉了新的首領普拉托夫。1942年8月下旬,普拉托夫組成了頓河哥薩克第一騎兵師。這支軍隊獨立於德軍之外,裝備的全是蘇聯時期被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考諾諾夫的騎兵團擴充為第二騎兵師。他也是哥薩克國的國防部長。

哥薩克人之所以得到德軍的優先照顧,除了作戰英勇外,還與一個德軍軍官分不開的。

早在1942年初,國防軍中校赫姆斯馮?潘維茨向他的上級克萊斯特上將提交了一個書麵的建議:組建全部由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師。潘維茨中校之前作為國防軍指揮官,一直指揮著一支哥薩克騎兵部隊隨同羅馬尼亞騎兵作戰,對哥薩克了解極為深刻,同時也和哥薩克的部族首領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德軍一個將軍曾評價,潘維茨“天生就是一個領導者,他能夠激發一個團隊的集體榮譽感。”潘維茨愛兵如子,從不會讓部下去執行那些白白送命的任務。因此,哥薩克士兵親切地把他叫做“老潘”。

六月中旬,李德到哈爾科夫督戰期間,克萊斯特把潘維茨舉薦給元首。元首親自為他頒發了“騎士十字勳章”。很自然,潘維茨抓住這個機會向元首好好讚揚了他的哥薩克士兵。

當潘維茨向元首提出新建哥薩克騎兵師的建議時,元首斷然拒絕。

潘維茨非常沮喪,他以為元首否決了他的建議。不料,元首接下來說:“我說不的意思是建立一個哥薩克師幹什麼,啊?我要你馬上組建一個軍。”

“一個軍?!”潘維茨高興得差點暈厥過去了。他馬上把所有哥薩克軍隊納入他的指揮:他是軍長,下轄三個師:普拉托夫的第一騎兵師、考諾諾夫的第二騎兵師,還有主要由流亡西歐的哥薩克人組成的、由在柏林的頓河哥薩克軍事首領克拉斯諾夫領導的哥薩克混成旅。

很快,這支騎兵軍就打出了威風。夏季戰役開始後,騎兵軍作為第6集團軍的先頭機動隊,在幹燥的頓河平原上追擊蘇軍,從頓河一直追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一周時間內這支哥薩克騎兵隊竟然抓住了3萬名蘇聯紅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