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紅色樂隊的覆滅(3 / 3)

大家的眼光不約而同地投向希姆萊,他被大家看得發毛,沒聲好氣地說:“你們看我幹什麼?好像我阻礙你們利用戰俘。元首說得對,今後我的黨衛軍要增加外國人,我甚至打算建立一個印度師。”

大家樂了,對他連諷刺帶挖苦了一陣子,李德讓哈爾德介紹哥薩克師的事跡……

1941年8月3日,蘇德戰場發生了一件令斯大林極為生氣的事情:紅軍的第436自動步槍團全部向德國投誠了。

而這個團的指揮是哥薩克人考諾諾夫少校,他本來應該在莫基列夫抵抗德國中央集群的第3裝甲兵團。

內戰結束以後,蘇聯一方麵延續哥薩克自治的政策,允許他們自主選舉蘇維埃,成立哥薩克軍人會議,但同時加大力度實行“非哥薩克化”,。與卡爾梅克人一樣,他們失去了馬,他們的馬被充公後白白地死去了。蘇聯甚至對不服從者從肉體上進行消滅,由此引發了一係列的哥薩克暴動。

正是這種政策使得許多哥薩克人心裏積聚了對新政權的憎惡,考諾諾夫也屬於其中之一。

考諾諾夫生於1902年,在1918年俄國內戰中,他的父母親因為是哥薩克人而被紅軍處死。為了活下去,1920年,考諾諾夫隱姓埋名加入紅軍;1924年,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來,他進入了著名的哥薩克人布瓊尼元帥領導的第一騎兵集團軍第14哥薩克師。

1927年,考諾諾夫加入了共產黨;1935年,考諾諾夫成了騎兵大隊的隊長,團級幹部,隸屬於第五貝利諾夫騎兵師;在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他開始成為了一位參謀。1939年,考諾諾夫開始指揮第436自動步槍團,並被授予了紅星勳章。

這本來是一個優秀蘇聯軍人的簡曆,但考諾諾夫在心理上,卻極度厭惡斯大林政權。

1941年8月3日,他集合全體士兵,向他們發出號召:“勇敢的士兵們,我從心底向你們呼籲,在深思熟慮後,今天要向暴君斯大林和專製宣戰了!我決定與同情我們事業的人共同戰鬥。那些願意追隨我的人請舉起右手,否則請舉起左手。”結果,整個步槍團都跟隨他去了,這成了東線戰場上最離奇的事件之一。

其實,考諾諾夫在投降前已經和德軍秘密接觸過,他了解到德國人對他的投誠報以極大的熱誠。投降8天後,考諾諾夫去了設在白俄羅斯的一處戰俘營,這裏關押著4000名俄羅斯人,在考諾諾夫的動員下,500名戰俘加入了德軍,其中80%是頓河哥薩克人。為了安撫這些投誠的哥薩克人,德國將軍馮?申肯多夫違背了希特勒的命令,授權考諾諾夫組織了哥薩克第102騎兵團。

考諾諾夫的背叛引發了蘇聯軍隊哥薩克向納粹投降的鏈式反應,那些流亡西歐的哥薩克人似乎看到了重新建國的希望,1941年12月20日,流亡在柏林的頓河哥薩克軍事首領克拉斯諾夫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考諾諾夫少校,“我們的領土,”克拉斯諾夫說,“等待著解放!你是我們唯一的希望,我們永遠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