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靚女與佳麗的戰爭(2 / 3)

“開始吧!”李德輕聲說。雕像們動彈起來,冉妮亞迅速移動著標識,口中念叨著兵力火力配置,小棒在沙盤上令人眼花繚亂地快速劃過。麗達在伏爾加河對岸增添炮兵、步兵和野戰醫院標識,把沃羅涅日方麵軍的兩個軍調到斯大林格勒以北,還在薩拉托夫增加了近衛第3坦克軍……

拂曉時分,第31坦克軍從卡拉奇以北30公裏的橋頭堡發動進攻,後麵跟著第33摩托化軍,三個快速部隊後麵跟著幾個步兵軍。冉妮亞把32裝甲軍指向斯大林格勒以北,防禦蘇軍從北麵反攻,保障向斯大林格勒進攻德軍的左翼。

頓河以東的平原對裝甲部隊的進攻非常理想,地麵平整而且兩個月沒降雨,地麵堅硬。德軍在漫天覆蓋的俯衝轟炸機掩護下,從威斯特伐亞一路長驅直入,那些轟炸機在偶爾飛低時用尖銳刺耳的警報器向他們致意。坐在通訊營的指揮車裏,高聲下達命令的是獨臂將軍胡伯,他的手下自豪地稱他為“男子漢”。

胡伯的先頭師311坦克師劈開了微弱的抵抗。麗達的蘇軍在“韃靼戰壕”的古代防禦工事處堅守,但是坦克輕易衝破了高大厚實的土牆。空軍報告,一支蘇軍騎兵在南麵集結。胡伯派出一個混成營對付騎兵,大部隊繞過小塊孤立的抵抗陣地向東疾駛。

進展如此之快,以致於到下午4點時,斯大林格勒隱約可見了。胡伯中將在坦克上的探出身子,把耳麥推到頭頂上拿著望遠鏡向前方張望,在他的前後,坦克、輪式裝甲車、半履帶裝甲車像蛇一樣蜿蜒而行。

胡伯拉下耳麥,對部下當起導遊來了:“斯大林格勒以前叫察裏津,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連接歐洲和亞洲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樞紐,也是蘇聯南部重要的軍工生產中心。你們看到的履帶負重輪上沒有橡膠、走起來噪音很大的T34坦克就是這裏生產的。你們看,右麵地平線那兒就是斯大林格勒。”

坦克指揮官們就像一群旅遊者,他們把腦袋從炮塔裏探出來去看這座城池輪廓,從它南部老城區教堂的洋蔥頭形圓尖頂直看到北部現代化工廠的區的煙囪。斯大林格勒是一座50萬人口的工業化城市,蘇聯1/4的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在這兒生產,該城沿著伏爾加河西岸像一條窄窄的帶子一般伸展出大約50公裏。

胡伯的先頭部隊向北郊挺進時,先頭的坦克突然遭到來自該城近郊炮兵陣地時,總計37個。他們發現火炮的操縱者竟是臨時服役的市民和工廠工人。如今他們死傷慘重,算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第一批犧牲者。

大約晚間6點左右,第一批德軍車輛開過雷諾克北郊並抵達他們的目的地伏爾加河畔。像慕尼黑的青年軍官漢斯斯特爾中尉用裝甲車載著他的寵物山羊“瑪蒂”那樣,許多德軍爬下陡峭的岩壁在河裏盡情洗浴來慶賀。其他的人則跟著無軌電車穿過雷諾克的街道,對乘客們滿臉的恐懼大笑不已。這些乘客在這個寧靜的周日黃昏向後張望,竟發現德軍坐在卡車裏跟在他們後麵。

在該河附近的一個環形陣地裏,蹲著等候夜幕降臨的胡伯部隊看到了一場可怕的空風火力打擊。德軍第4航空隊向斯大林格勒派去了800架飛機,轟炸機投下燃燒彈,城內所有的木製建築都在烈火中燃燒,熊熊大火直衝雲霄,以致於以東60公裏頓河大彎曲的德軍士兵可以借助火光閱讀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