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睡了個午覺。連日的運籌帷幄讓他的神經高度緊張,現在應該歇口菜了,何況把任務布置下去了,他也沒事可幹了。
冉妮亞躡手躡腳地進來了,李德躺倒在床上,把雙手枕在頭上喃喃:“冉妮亞,你說麗達不會有事吧?”
冉妮亞嗔怪:“有個屁的事。哎,我也坐飛機到戰場上溜噠一圈吧?”
瞧她說得輕鬆啊。李德把手伸向她的褲襠,她急忙擋開:“幹什麼?來例假了。”
“你偏心,這樣的好事不讓我去。”冉妮亞又一次提出溜噠一圈,李德隻得同意,不過他交待,不要說著說著來氣。
李德相信冉妮亞不是這塊料。她是波羅的海人,對蘇軍有殺父之仇,她定然不會像麗達那樣對俄國同胞充滿感情。
果然,一個小時後冉妮亞回來了,進門就埋怨:“煩死了,這些伊萬們真是木頭疙瘩,我說了半天他們竟然向我的飛機開火,差點把我揍下來,我急了,動了粗口。”
“怎麼個粗法?”李德笑著問道。
“我日你們先人,狗肉上不了席的家夥們。”冉妮亞自鳴得意地。
李德醒來已到下午四點多,他帶上鮑曼、冉妮亞和副官們到哈爾科夫東麵的小山頭。
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河裏的水燙手,地裏的土冒煙。太陽像個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線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發燙,腳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煙。真是破鑼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蘇軍的抵抗崩潰了。繼去年九月的基輔會戰和維亞茲馬戰役以來,在一次戰役中從來沒有一支部隊遭受如此慘重的失敗。粗略的統計結果已經彙總到施蒙特手裏:在為期一個月的戰役中,德軍繳獲1860輛坦克、2300輛裝甲車輛、4700門大炮以及總數令人窒息的681000名戰俘,大大超出了希特勒的預料。
總之,在哈爾科夫方圓300公裏的地方,紅軍損失了近100萬人——死、傷、俘,或者失蹤。而德軍的傷亡總共才不過9萬人,其中陣亡隻有4萬人。這再次證明了“坎尼會戰”的優越性——像蘇聯如此龐大的帝國,通常的擊潰戰是沒有用的,隻能通過包圍戰“大放血”的形式才能將其擊垮。
第6集團軍總司令戈羅德尼揚中將被俘後,在帝國師地下室裏自殺身亡,這也不怪帝國師師長,恰恰是李德看望他後,讓這位剛強而充滿理想化的將軍感到畢生的理想幻滅,咬碎了藏匿在牙齒裏的氰化鉀。第57集團軍的波德拉斯中將也在突圍被擊斃。
施蒙特正在準備明天的會議總結材料,第一份是德軍統帥部關於哈爾科夫會戰的戰報:哈爾科夫附近的大規模會戰已經結束,在遼闊地區實施兩翼包圍,成功粉碎了敵人的防禦,殲滅了蘇聯西南和南方方麵軍、6個集團軍,甚至連小股部隊也未能逃出包圍圈。
陸軍、空軍密切協同作戰,共俘敵68萬人,繳獲、摧毀敵裝甲戰鬥車輛4100輛裝甲車輛、其他作戰物資無數。
另據冉妮亞整理的外軍處戰情彙總資料,鐵木辛哥向赫魯曉夫承認,“西南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已被敵人徹底打垮了,西南方麵軍副司令官陣亡……這一次的人員損失雖與基輔會戰持平,但重武器與坦克的損失卻大大超過了去年。”
10天之後,力主發動哈爾科夫大反攻的鐵木辛哥被撤職了,從此永不獲重用。與他一同遭殃的還有西南方麵軍參謀長巴格拉米揚中將——從方麵軍參謀長貶為集團軍參謀長。這也難怪巴格拉米揚同誌會痛哭流涕了。作為該進攻計劃的堅定擁護者,斯大林必須找替罪羊。
蘇軍南方方麵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將軍也算是一名老將了,爬摸滾打這麼些年,戰役後期卻一直處於夢遊狀態。因為他根本沒料到德國人竟不顧危局,執意以攻對攻。
盡管南方麵軍奮起反擊,但卻在德軍強大兵力的壓迫下迅速瓦解,6月25日,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軍團進攻首日,德軍已推進至蘇軍突擊部隊後方70公裏。
李德稱哈爾科夫之戰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戰鬥,”是他一手導演的“機械化坎尼會戰。”此後,這次大會戰所創造的殲敵紀錄可能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古德裏安與克萊斯特疲憊的裝甲部隊沒有時間品嚐他們的勝利。他們重新編隊,將投入1942年決定性的戰役,作戰目標已經確定:一周後,將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