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節 亟待一場勝仗(2 / 2)

李德到門口送她,叮囑她快去快回。冉妮亞慘淡地一笑:“你以為我上街打醬油呀?”

元首目送著她走遠了,回到辦公室時感到心裏空蕩蕩的,沉默不語了一會,便向戈培爾介紹這裏的戰況……

5月12日早上6時30分,天剛蒙蒙亮,紅軍以1個小時的密集炮擊及20分鍾的猛烈空襲拉開了反攻的序幕,整個戰區頓時被成千上萬的野戰炮、迫擊炮和有著傳奇色彩的‘喀秋莎’火箭彈照得雪亮。

在德軍的前沿陣地上,隻有少數人能在這種可怕的轟炸中幸存了下來,這些幸運兒們迅速從崩塌的戰壕中探出頭來,抖落身上的塵土,挖出那些被活埋的隊員。在這些人中,有部分是死了,被削掉了半個腦袋,但大數人是被猛烈的炮火震暈了,許多人由此成了聾子。

7時30分,“烏拉”聲響徹雲霄,透過濃濃的煙幕,映入眼簾的是數百輛坦克和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褐色軍裝。當天日落時,第6集團軍部署在前沿陣地上的兩個步兵師就被碾成了粉末。

在第6集團軍的當麵,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壓上了2個騎兵軍、6個步兵軍以及2個機械化軍,兵力是德軍兩倍以上;特別在坦克方麵,蘇軍擁有5:1的絕對優勢。這對整個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是個巨大的衝擊,有讓德軍夏季攻勢夭折的危險。

夕陽西下的時候,紅軍已完全撕裂德軍戰線,他們奮勇向前,不顧一切地撲向哈爾科夫。夜幕降臨的時候,其先頭部隊距哈爾科夫隻有不到25公裏了。保盧斯麾下隻有11個師,完全招架不住蘇軍坦克的猛攻。

第6集團軍已陷入兩麵合圍的危險處境之中。保盧斯堅決認為,隻有撤退才能挽救他的集團軍,這也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隆斯特元帥也主張撤退,至少應該避開蘇軍的進攻鋒芒。他要保盧斯直接給哈爾德掛電話要求撤退。

不能說隆斯特耍滑頭,隻能說他是老謀深算。保盧斯此前一直在陸軍總參謀部工作,是哈爾德的下屬,如果由他出麵,哈爾德會給他麵子的。

哈爾德並不想撤退,而是準備調遣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軍團去援救保盧斯。當時元首在埃及,他得悉後下達命令,讓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軍團和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軍團不要與鐵木辛哥的蘇軍硬碰硬,而要讓開大路,退避兩廂,不是惹不起,而是要讓蘇軍一頭紮進德軍的重兵集團之中。

蘇軍氣勢洶洶,幾天內連克梅列法、柳博金,在5月的最後一天,把哈爾科夫團團包圍,德軍開始了城市保衛戰。

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蘇軍像洶湧澎湃的洪水一樣,一次次向哈爾科夫席卷而來,僅僅城郊的一個村莊,一天之內落下了蘇軍的200噸炮彈,把村莊夷為平地,也把一個連的德軍守軍化為粉蒸肉。哈爾德也吃不住勁了,轉而支持前線將領的意見,堅持認為,目前的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把克萊施特裝甲軍團或17集團軍調到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正麵,以遏製紅軍的猛攻。

但是,他的建議遭到了希特勒無情拒絕,他嚴令裝甲軍團按兵不動,不要去理會蘇軍的猛攻,繼續加緊夏季攻勢的各項準備工作。

他還是給了哈爾德一點麵子:考慮到保盧斯的壓力,在哈爾科夫被徹底包圍前,元首把包括帝國師在內的精兵強將調到那裏,協助第6軍固防。

李德內行地對戈培爾介紹說,這個進攻是蘇聯西南方麵軍司令鐵木辛格和軍政委員赫魯曉夫頭腦發熱的結果,蘇聯現任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和前任總參謀長朱可夫不同意這次冒險,隻不過“蘇聯人民的慈父”斯大林頭腦也不冷靜,好大喜功,支持了鐵木辛格和赫魯曉夫的意見。

去年第一次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元首讓德軍全線轉入防禦,蘇聯的大反攻在德軍既設陣地前撞得頭破血流,丟失了聖彼得堡和整個克裏木。

當前,蘇聯搬遷到後方的工業基地剛剛投入生產,預備隊正在組建中,蘇軍尚在自保,怎麼能發動反攻呢?

然而,恰恰是上述原因,讓斯大林不惜一切地想獲取一場勝利。主要是考慮到政治。這倒不是為了國內民眾,他們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隻是個抽象的名詞,說好聽點叫人民,說難聽點不過是蟻民或屁民而已。蘇聯秘密警察控製了一切,大清洗熔化了蘇聯人頭腦裏懷疑的細胞。

斯大林是從全球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今年春天,丘吉爾訪問蘇聯,這個老滑頭答應擇時在西歐發動一場登陸行動,以吸引德軍。

丘吉爾前腳剛走,美國特使後腳來了,說是為了檢查美援武器的性能,但斯大林並不傻,自然知道對方是來評判形勢的。如果蘇聯一敗再敗,美國就要重新考慮軍援了。在埃及,英國人把相當一部分美國坦克和卡車拱手送給德國人,這樣的情況不能在東線重演。

綜上所述,為了向英美證明蘇聯強大,為了得到源源不斷的軍援,為了斯大林的臉麵,為了多點與英美討價還價的本錢,大胡子斯大林亟待一場勝仗,這就是他支持冒險進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