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節 潛艇史話(1 / 3)

閱兵第二天,李德、戈林、鮑曼、約德爾、施佩爾等帝國領導,在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和潛艇部隊指揮官鄧尼茨引領下,乘坐大轎車前往不來梅的戴斯奇馬格造船廠。

戰爭突然爆發,德國海軍沒有一支像樣的水麵艦隊,隻能像上次大戰那樣用潛艇作戰。在輝煌的開頭之後,今年以來,德國潛艇受到英美艦隊的打壓。德國潛艇的潛望鏡剛伸出水麵,就被英國新式雷達發現。德國迫切需要一種能在水下時間更長、隱蔽性更好的潛艇。

元首此去,就是向元首現場專題彙報改良性潛艇方案。應邀出席了閱兵的U108號潛艇的舒爾茨艇長作為第一線軍官,陪同元首出席新潛艇論證會。

幾個月前,李德乘坐帝森豪森的U331潛艇穿越地中海,到達克裏特島,這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潛艇。潛艇狹窄陰濕的空間、難聞的氣味,尤其是中途擱淺,到現在還是讓他感到後怕。

在前往不來梅的長達三個小時的路途上,元首如饑似渴地了解潛艇曆史,舒爾茨艇長也向李德講述了潛艇作戰的一些奇聞軼事。李德對潛艇有了進一步了解。

美麗的海洋寬廣浩瀚,藍色的海水波濤起伏,海洋這個孕育了生命的神秘世界,千百年來一直在招喚著人們。那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著人類去探尋、去征服。多少年來,潛入海洋深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曆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麵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鬆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什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製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製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隻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

這種最早的潛艇依靠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製,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麵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藥包,攻擊時把炸藥包放到敵艦外殼上。

不難想象開著這樣的潛艇有多累:一邊手忙腳亂的轉動兩個螺旋槳手柄,一邊滿頭大汗地用手泵往水櫃裏注水,當不可靠的水密門關得太遲時,潛艇直溜溜地往下沉,眼看就要被水壓擠扁,於是就趕緊把鐵塊推出去。所以說,能夠開這種潛艇的人不是非常勇敢的人,至少也是腦袋裏進了水的人。

人類第一次潛艇作戰以失敗而告終——1776年9月7日,曆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美國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藥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隻好上浮悻悻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麵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麵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製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