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列寧格勒方麵軍的毀滅(2 / 2)

但是,在前有德軍波羅的海艦隊的突襲、後方有化裝的德軍突擊隊和東方部隊的阻礙的情況下,加上德國日複一日心理戰的作用,一些水兵投敵,還是有一半艦艇完整地落入德軍手裏,除潛艇外,大部分劃撥給了德軍波羅的海艦隊。

蘇軍布雷艦“馬爾齊”號幸運地突破了德軍封鎖線,途中躲過飛機轟炸,好不容易逃到瑞典海域,被瑞典海軍扣押,交給德國,一切艱辛都歸於瞎子點燈白忙活,最終還是沒逃出宿命。

這是蘇聯北方海軍力量繼楚德湖區艦隊、拉多加湖區艦隊後的一次災難性的損失,也是德國海軍的發財日:戰列艦“馬拉特”號、巡洋艦“基洛夫”號、“馬克西姆-高爾基”號、驅逐艦“前哨”號、“暴躁”號、“有力”號、“弗裏德裏希-恩格斯”號與護衛艦“雪”號、“烏雲”號被編入德國波羅的海艦隊,喀琅施塔得上空飄揚起德國國旗。

3月13日上午,元首進入一座外觀典雅、極其豪華的三層巴洛克式建築,這裏是原列寧格勒市委所在地,更早是列寧辦公的地方。現在,斯莫爾尼宮成為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今晚舉行盛大的宴會,既是慶功日,也是為即將解散的北方集團軍的挽歌。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開始後,北方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出發,越過波羅的海三國,攻到列寧格勒城下,並在元首的親自策劃下,一直攻到拉多加湖東岸。現在,北方集團軍群完成了曆史使命。餓得奄奄一息的列寧格勒不可避免地陷落了,兵員上百萬的列寧格勒方麵軍已經灰飛煙滅,市委書記日丹諾夫、司令員霍津中將和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特裏布茨海軍中將在最後一刻乘飛機倉皇出逃,所屬的6個集團軍被殲滅。

蘇軍又一次遭受慘重損失。在列寧格勒、喀琅施塔得以及蘇軍據守的幾個橋頭堡,僅僅從二月份以來算起,蘇軍、工人武裝和水兵被俘37萬人,陣亡24萬人,還有12萬人餓斃。這還不包括拉多加湖東岸和提赫文以南的損失數字。同期這一地域德軍陣亡5萬人,其中包括那些雜七雜八的烏克蘭和波羅的海誌願兵1萬人。

專列駛離聖彼得堡郊區,經過一天一夜的奔馳,到達波蘭首都華沙,正當副官們沉醉在回家的美夢中時,專列往左一拐,向南飛馳。副官們不敢問元首,便悄悄地問鮑曼,鮑曼神秘地說:“元首要帶我們去看戲。”

列車又經過一天一夜的旅程,傍晚徐徐駛入貝爾格萊德車站,然後沿著新修的一條岔道,停在顯然是剛剛落成的停車棚子裏。等候在那裏的約德爾與呂斯特將軍在列車尚未停穩時,敏捷地跳上專列,穿過兩節車廂與元首見麵,迎接元首一行到司令部。

呂斯特中將是負責東波斯尼亞清剿戰鬥的指揮官,身材高挑,瘦得隻有二指寬的臉上戴著一副金邊眼睛,那雙小眼睛裏射出令人捉摸不定的眼神。他興奮異常地報告說:“我的元首,對南斯拉夫鐵托遊擊隊的進攻於昨天開始了,我確信五天後,所謂的烏日策共和國將不複存在。”

元首瞥了中將一眼,他感覺此人有種陰森森的感覺,玉樹臨風偏扮作挺拔青鬆狀,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不過,打了幾次交道後他的印象有所改觀了:盡管此人永遠一幅別人欠了他八輩子債的臉色,執行命令非常堅決,對敵人冷酷無情,很有才幹。

司令部就在車站一街之隔的貝爾格萊德大廈,門口站崗的是武裝黨衛軍士兵,這是剛剛成立的、擁有2萬兵員的武裝黨衛隊歐根親王山地師,成員多半是散居巴爾幹各國的泛日爾曼人。師長是羅馬尼亞籍德意誌人阿瑟?菲利普少將,他自願脫離羅馬尼亞軍隊,加入納粹黨衛隊,被任命為這個部隊的指揮官。

元首埋怨約德爾動手太早了。按他最初的想法,打蛇要打七寸,他要等到從俄國前線抽調的裝甲部隊到位後再開展行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一舉殲滅,而不是擊潰。但是埋怨歸埋怨,事已至此隻得給部下打氣了。反過來一想,計劃沒有變化快,也許等到部隊按部就班地調配到位時,敵人已經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