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視察法國軍工廠(2 / 2)

會議結束時,施耐德已經是紅光滿麵了,在送元首的路上,他神情激動地、一遍又一遍地表決心,看樣子,恨不得把心掏出來。

回到雪茲飯店,愛娃發起牢騷:“我們沒事幹,上巴黎聖母院去了,嚇,上雨果的當了,他的小說裏對聖母院描繪得不是挺好嗎?,到那一看,不過是一堆石頭。”蓋爾達也說:“人們都說在巴黎餐館用餐,麵包不用掏錢,其實都把錢加在正餐裏了,所謂的‘法國大餐’分量很少,隻有靠這些麵包填飽肚子了。狡猾的法國人,還得給人家小費。”

當晚,賴伐爾把元首一行請到花樣酒店。套房裏還有土耳其浴室,毫不知情的他當著施佩爾的麵調侃道:“是誰給你們聯係雪茲飯店的,住那裏的都是做生意的人。與花樣飯店相比,隻能算是貧民窟。我給元首挑選的是拿破侖住過的房間。”

此人原是法國外交部長,戰前就是法德“忠實合作”的鼓吹者,法國舉國淪陷後,在維希法國中擔任副總理,因與德國太過親密,本人太攬權,被人家趕出來了,被迫在德國組建的法西斯組織“巴黎中心”中當馬仔,他念念不忘回到貝當的政府。

賴伐爾早早預訂了花樣酒店餐廳的一間小密室,一看就是個搞陰謀的樣子。幾個人在裏麵竊竊私語了幾個小時,元首答應在適當的時候給貝當元帥施加壓力,爭取讓他擔任維希法國總理。賴伐爾自然再一次拍起胸脯,表示對元首和德國的忠心和決心。

元首回到山莊,把賴伐爾送給他的名畫掛在客廳裏,戰友們褒貶不一:戈培爾由衷地叫好,戈林喃喃自語:“這個法國佬,他竟然對我說,這幅畫毀於戰火了。”希姆萊搖頭:“法國獨裁者給德國專製者送這樣一幅畫,什麼意思,嗯?”

這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畫麵中引人注目的一位自由女神,她頭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弗吉裏亞帽、一手拿槍,一手高舉三色旗,緊跟她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學生等。他們手持武器,踏著血跡和屍體奮勇前進。

這幅畫名叫《自由引導人民》,畫中,硝煙彌漫的背景中隱約出現巴黎聖母院教堂的輪廓,所展示的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麵,正是表現了巴黎市民英勇戰鬥的情景。整幅畫氣勢磅礴,色彩與明暗對比強烈,結構緊湊,用筆奔放,充分展現了浪漫派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賴伐爾送給鮑曼夫人一個搖籃,雖投其所好然實在不值錢,因而鮑曼不停地說壞話:“我的元首,他送你這幅畫是在損你呢,自由引導人民?他的意思是說,法國人民要爭取自由,反抗剝奪他們自由的德國占領軍。”

蓋爾達顯得很滿意:“得了,親愛的,我看人家送給我們的搖籃挺好,我們的小寶寶出生就用得上,我才不要畫呢,又不能吃又不能用。”“住嘴,你懂什麼?”這是大家首次看到鮑曼在眾人麵前喝叱夫人。

……

3月7日晚,德國國會召開會議,主要解決戈培爾的任命問題。元首走上講台,向議員們重複以前的說明:今年以來,德意誌帝國所麵臨的國際形勢不斷惡化,為了在東線抵抗布爾什維克的進攻,他要集中精力指揮戰事,需要戈培爾在後方替他分擔。

他再次重申,從元首職權中劃出總理,並沒有削弱元首的職權和威望,德意誌帝國實行的是元首負責製,國務院總理在元首領導下,作為元首的副手引領政府各部的工作。元首解釋說,重新恢複總理職務符合國際慣例,且能互相製約,相得益彰,而以前的總統與總理合二為一的作法,是從憲政倒退到王權,是國家管理體製的一種倒退。

接著戈培爾上台,先表達了一番決心,談到代總理的種種不便,懇請大家通過對他的任命。然後,裏賓特洛甫照例不緊不慢地宣布:“下麵就德意誌帝國政府首腦人選進行表決。請大家珍惜自己的選票,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投下自己莊嚴的一票。”

表決結果出來了,55人讚成、10人反對,15人棄權。戈培爾終於當選為德意誌帝國政府總理。下麵,裏賓特洛甫照例不緊不慢地宣布:“下麵審議凱特爾提交的各界議會的一項提案:除因戰爭工作而使用之外,各部門、各單位禁止使用轎車……”戈培爾激動得昏了頭,還沒聽清就率先站起來激動地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