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節 拆除勞民傷財的多拉巨炮(2 / 2)

這門超級大炮以設計師妻子的名字命名,克虜伯津津樂道地向元首大談特談大炮的威力:“它的炮管口徑800毫米,炮身長28.87米,高12米,全炮長42.9米,全重1344噸,發射出去的炮彈重8.4噸,射程為46.67千米,能摧毀30米以下的地下掩蔽所。”

談到怎樣運到前線時,率直的克虜伯不再神采飛揚了,為了把火炮運送到這裏,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隻好繞行很長的彎路。

克虜伯繼續介紹:“到達這裏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為了預防英國飛機轟炸,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

李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4000人為這麼個大家夥服務,真夠派場的,怎麼運輸到前線?運到塞瓦斯托波爾需要多長時間?”

克虜伯顯然考慮過這個問題:“需要60節火車車皮,然後專門修建20英裏的一條至塞瓦斯托波爾的鐵路支線,需要一個月。”

李德沉吟了好長時間,要求開炮,並要求拍攝下開炮的場景,克虜伯麵露難色,在元首的堅持下,他從工廠和附近的炮兵緊急招來原班人馬,一個小時後,全部準備就緒。

特種炮兵團團長、炮兵少將向元首報告可以開炮了,元首點頭,然後撤退到一公裏以外,即時在這麼遠的距離,大炮仍像兩層樓房一般巨大。

從列車炮上伸出兩個巨大的手臂,吊起8噸重的彈頭,其中一個手臂變成杠杆,把炮彈推進炮膛,再重複一遍,把彈體推進去,遠遠望去,1600多人像螞蟻圍繞著甲蟲一般,服侍著這個龐然大物,為的是半個小時後的一聲巨大的響聲和一片喝彩。

震耳欲聾的巨響後,一股濃煙把巨炮籠罩。

李德把炮兵少將叫到跟前,仔細詢問超級大炮的詳細技術指標,炮兵少將如數家珍,一一回答,甚至問一答三,為自己能指揮這門獨一無二的大炮而感到自豪。

李德轉向大家問道:“你們對這個雄偉的建築有何評價?”

李德聽到眾口一詞的叫好聲,所不同的隻是“好”與“妙”的差別。

他苦笑了一下,凝視著約德爾說:“您是炮兵專家,我想聽聽你的真實想法。”

約德爾慢騰騰地:“從技術上看,這無疑是一個傑作。從實用性來看,就是笨重了一點。”

李德在自己的靴子上摳了一下:“隔靴搔癢。”

哈爾德望了元首一眼,有點不以為然地說:“元首把我們叫到這裏來,難道是專門聽頌歌來的嗎?”

李德沒有理睬他,抓著克虜伯的肩膀輕輕說:“炸了它。”

這句話像一顆炮彈,把克虜伯炸得暈頭轉向,他向四周轉了一圈,確信元首指的是超級大炮後,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那些剛才叫好的將帥們也大張著嘴,如雲迷霧罩。

李德給他們算了一筆賬:多拉大炮口徑800mm,比卡爾臼炮的600mm大些,但是重量相當於卡爾的11倍,發射多拉需要1600人,這還不包括圍繞它轉的眾多人員,而發射卡爾炮隻要16個人,就算多拉炮能擊穿30米的混凝土,卡爾也不含糊,平時使用1到9號藥,如果需要的話,可把1至9號藥全部一起裝填。一炮轟出去也能貫穿25米厚的混凝土或者35厘米的均質鋼板。

重要的是卡爾移動不用拆卸,可以用自身的動力行駛,那怕時速每公裏隻有10公裏,也比幾千人的螞蟻搬家不知強多少倍。卡爾臼炮從進入陣地到發射隻要10分鍾,完成戰備隻要多拉重炮的300分之1的時間,等到進入戰鬥時每小時可以射擊6-12次,也等於是多拉重炮射率的3-6倍。

凡此種種,無不證明,多拉超級大炮是一項最偉大的勞民傷財工程,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麵子工程。

元首說完後,約德爾搖頭晃腦地賣弄說:“不論是多拉炮還是卡爾炮,巨大的彈頭直接咂向混凝土和鋼板才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目標是普通的戰壕,那麼炮彈就直接鑽入地底下,爆炸的威力比1000公斤航空炸彈大不了多少。”

哈爾德與勃勞希契異口同聲地質問:“你為什麼不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