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乘大數據東風揚追越之帆(1 / 2)

乘大數據東風揚追越之帆

專稿

作者:雷海

0 引 言

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即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和處理並最終整理成為能夠有效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的資訊。隨著數據倉庫、數據安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海量信息數據商業價值的利用,“大數據”已成為熱點,並從2010年開始成為互聯網信息行業的流行詞。

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2012―2016年預測與分析》顯示,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會從2011年的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6.17億美元,5年複合增長率達51.4%,市場規模增加近7倍。航運企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價值,為風險管控、市場預測、航線安排、船隊組織、新船建造、二手船買賣、自有運力和租賃架構、成本和效益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務。

1 航運服務業與大數據的結合

1.1 大數據時代背景特點

寬帶已成為國家提升綜合競爭力、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基石。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網絡共享的內容和方式已從傳統的以計算機為中心向以用戶價值為中心的智能網絡演進。互聯網正成為新興的融資和投資平台,第三方支付、人民幣境外支付、對等互聯網技術(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從根本上觸動了銀行的改革,同時也對麵臨重組改革的航運企業起到重要啟示作用。

進入“大智移雲”時代,2014年以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信息化新浪潮將麵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數據資源成為航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累積的用戶數據也從內部應用拓展到麵向社會和航運企業的數據挖掘應用。

2014年,全球前3大班輪公司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輪船成立P3聯盟,使國際航運產業繼續變革並衍生出更多的競爭,這不僅僅體現了傳統航運企業層麵的競爭,更是引入互聯網技術企業與未引入互聯網技術傳統企業之間的競爭。創新仍是2014年國際航運業的主旋律,綠色、節能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組織管理等方麵均是創新的表現形式。

在大數據技術運用領域,利用機會,實現深度創新和大規模且交叉呼應的數據應用,那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國航運企業將有機會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的同行。

1.2 借助大數據創新服務

大數據的挖掘和共享技術的發展推動信息服務平台的轉型升級,從而帶動航運業盈利模式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實現航運業體係結構的轉型升級。利用大數據平台,提高航運服務效率和質量是航運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推動力。

利用大數據作為工具,建立第三方服務平台,既節約資源,又能提高服務品質。大數據運營技術的利用和優質服務,使一些網絡服務平台和軟件受到青睞。

2 成功案例

2.1 馬士基航運

在大數據時代初期,馬士基航運利用信息化工具,對細分市場的高端客戶作充分調研,並在獲得大量數據後,推出“天天馬士基”航線服務,以“提供每日班次,承諾在手續齊全的前提下有貨即走、有船可走”為服務理念。這種“差異化”航線服務新模式得到航運市場的普遍認可。

2.2 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簡稱中遠集運)

中遠集運在提出整合船隊資源要素、優化班輪業務組織架構的基礎上,成立新的全球海運操作中心,以安全、準班、降本、高效為核心,按照“效益最大化”“公平客觀”“服務導向”三大原則,通過經營管理的資源整合和優勢集聚,提高短程艙位的利用率,提高空箱調運、指裝指卸效率,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實現高效降本的目標。

中遠集運充分利用互聯網作為工具並提出具體服務標準要求:普通幹貨箱在工作日的2小時之內確定訂艙;設備交接單有效打印後的48小時內保證用箱;貨物裝船後1個工作日可簽發正本提單;貨物裝船後1個工作日可提供客戶發票;對事實清楚的商務爭議,在5個工作日內解決發票爭議,並在7個工作日內處理完畢。

上述5項服務標準實施以來,受到貨主普遍好評,船公司貨運量亦有進一步提高。此外,在管理方麵,中遠集運注重效益,利用IT技術,確保班輪準班率的管理要求:跟蹤船舶動態;聯係和安排靠離泊作業;協調碼頭現場作業;全球幹、支線網絡的開放和銜接;集中和優化班輪營運幹、支線網絡資源;製定世界各地網絡運價;統一全球海運空箱調運計劃,在各港空箱保有量的基礎上做好箱子的集中管理和控製,有效控製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