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嶺漫漫尋白羽(1 / 2)

“彎,這個秦明應該是邊民出身,自小騎馬,對於大漠生活十分熟悉。”齊定著眼神,看著我們麵前的斥候小隊。

我和齊都習慣於觀察周圍人的特點,或打擊,或拉攏,為我們自己的生存和完成任務而作好準備。

“嗯,這個解庶是匈奴降將,訓練了一年多,大漢朝的武器還沒有使混熟,可見武功修為不怎麼樣,應該是比較熟悉路途的。”我也和齊一起做分析,然後互相望了望,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從前,我將臉一板,讓他明白,我們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了。

齊的眼神一黯,隨即又調整過來——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可以做到如此鎮定。就仿佛……仿佛……他的一切守候都會……有希望似的……

我趕開心中的雜念:“去病要我明天傍晚無論結果如何,必須回去。”

“你怎麼知道?”

“斥候兵往往要深入敵人的陣地,是最容易遭到襲擊被匈奴人抓住的,去病雖然對這幾支斥候隊的要求是必須將情報帶回,但是對我們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說,“他說,他讓廚子給我做了油饃,讓你明天晚上去拿。”這是非常明顯的暗示。

齊說:“不如我們單獨行動,既完成任務,又能及時回去。這些人……”他看著去病的斥候兵,“拖慢我們的速度。”

要的就是他的這句話,我說:“好。”我們心照不宣地悄悄脫離了隊伍,向著烏蘭大漠的深處疾馳而去。

我們的任務是在不打草驚蛇的前提下,為大部隊尋找合適的“肉豬”。

所謂“肉豬”就是匈奴族的部落,最好是,不屬於單於王庭的零散部落。

匈奴各部落王的統治相對分散,這一次舉族北遷將大片漠南草場拱手讓給漢朝,其間各個部落之間必然矛盾重重。

去病分析,經此震蕩,有些軍事嗅覺不夠明顯的匈奴部落王很有可能抱著漢朝鐵騎不可能奔襲過漠北的僥幸心理,不與王庭聯結。

這種獨立分散開來的就是霍去病放牧在烏蘭大漠上“肉豬”。去病已經將他們視作自己“取食於敵”供給方案的重要鏈條。

他的設想是大膽,是否正確,還需要實踐來證明。

去病說過,凡遇上此類“肉豬”,若不肯投降漢軍,則全族上下格殺勿論,以免將驃騎軍已經深入大漠的消息泄露出去。

兵家戰場,關鍵在於時機搶先。

增加一萬人的力量,不如爭搶到半天的時間,有時候甚至是一炷香的時間也足以決定勝負。

我們按照先期斥候侯望係統提供的情報走了足足半天,腳下依舊是沙石,放眼還是碎石與戈壁。

不過我和齊還是很快就找到了“肉豬”。

方法就是感覺空氣中的水分。匈奴部落遊牧無定,可是他們需要逐水草而居。烏蘭大漠戈壁地十分廣闊,我們終於在一個淺表湖泊邊上,看到一帶掩藏在山丘後麵的匈奴部落。

“裝備比較精良,部落聯結軍事化。”這是我觀察的結果,我有過幾次參加河西匈奴戰爭的經曆,我感到,這些漠北不愧是大單於的職業匈奴軍,看起來與河西以放牧為生的匈奴有很大的區別。

“霍去病也太天真了,管這種叫做‘肉豬’?你覺得能打贏嗎?”隨著靠攏,齊也可以判斷出對方雖然遊離於匈奴王庭之外,但並不是無備而駐。

“打是能夠打贏的。他這個人很邪的。”我想起皋蘭山一戰,三千人對四萬人,我至今仍然不明白匈奴人最後怎麼會失敗的。齊的眼睛裏掠過一線淡淡的不服氣,我忙道,“不過……至少有一個硬仗。”

“在漠北要打都是硬仗,”齊說,“這個硬仗我替他拿了。”

“還有我。”我也有這個意思。去病這幾天吩咐用飯的時間越拉越長,可見部隊中的食物補給已經在橫穿大漠的過程中間消耗殆盡了。這一頭“肉豬”必須拿下。

我覺得與齊一起合作,應該可以提高這次行動的成功幾率。

我低下身體在地上抓起一把湖邊黑土,往臉上抹了起來。

齊望著我:“霍去病看上的,就是你這副樣子嗎?”

“又不是經常如此。”我抬起頭,去病第一次注意我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的。我說,“找兩個匈奴人打昏了以後,混進去。匈奴話你說得怎麼樣?”

“多半比你強!”

“那你說說看,如何比較容易讓匈奴人歸降?”

齊冷瞅我一眼:“先殺了他們的王,然後我讓他們認我為王。”他掏出一把我們以前用過的攥指鋼針,“誰不屈從誰死。”原來他早已不服氣霍去病了,他才是有備而來的。

“你的眼睛會出賣你的。”齊有一雙月氏人的藍色眼眸。

“夜晚,火光。”齊的目光注視著匈奴部落,“等他們發現我不是匈奴人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了驃騎軍的包圍了。”

=========

一來到匈奴氈包群中,我們就發現此處似乎情形比較反常。整個氈包部落裏嚴甲枕戈,我們兩個轉了一圈,可以確定,他們全民皆進入了戰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