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有所作為者,並不一定都經曆過什麼大災大難,但他們都必定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力量,並以踏實的行動讓自己的意誌在人生道路中占據著主動。馬雲雖然出生在貧困家庭、相貌平庸,但一直保持著自信,無論是在成長階段還是在創業階段,他都堅持按自己的意誌行動。這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英雄不問出身”,這句話蘊含著中國人對有才能但出身貧寒者的尊敬。明朝楊基的著名詩作《感懷》中有:“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孫曹與更始,未可同日語。”古今中外許多非常著名的人物都是生長於惡劣環境,而惡劣的生存條件與成長環境往往能塑造一個人堅忍的性格、激發其奮起拚搏的鬥誌。古人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964年9月馬雲出生於杭州西子湖畔一個普通的家庭,家中共有3個孩子。馬雲的母親在一家鍾表廠上班,父親是一家戲劇協會的負責人,爺爺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做過保長,因此一直被劃為“黑五類”,這嚴重影響了馬雲父母的工作和生活,也對馬雲的心理造成了創傷,這使得馬雲養成了堅韌的個性。
與許多在少年時就被認為是天才的成功人士不同,馬雲在年幼時不僅智力水平平庸無奇,長相也非常大眾化。他從小功課就不好,尤其對數學簡直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甚至曾經還考過1分的成績。他的中考考了兩次,其中一次數學得了31分,這是馬雲的第一次“滑鐵盧”。他後來如是說:“我從小是一個傻孩子,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非常簡單,隻能一個一個地想問題,如果誰連提3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
世事難料,當年平庸無奇的馬雲多年以後卻被人們稱為“怪才”。這位怪才常有怪論驚世,他在2004CCTV“年度經濟風雲人物”頒獎典禮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男人的才華與其容貌往往是成反比的。”這讓人們不禁聯想到他那怪異的相貌,關於這點,連美國《福布斯》雜誌也沒忘了加以精彩的描述:“顴骨深凹、頭發扭曲、露齒歡笑、頑童模樣、5英尺高、100磅重。”人們隻要稍微展開想像便會知道這種長相該有多麼“英俊”。
也許正是由於家庭貧困、相貌醜陋的先決條件,使得馬雲在一種劣勢環境中成長,讓他有了一種更加強烈的突破欲望。正如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話:“男人的雄心與身高成反比”;“矮小的科西嘉人”拿破侖9歲就喊出了“我喜歡的東西就應當屬於我”的狂言;古人雲:“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說的都是同一道理。
馬雲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對《笑傲江湖》中的一位世外高人推崇備至,那就是風清揚。在著名導演張紀中準備拍攝《笑傲江湖》時,馬雲甚至做出瘋狂的舉動,跑到劇組自薦出演風清揚。這除了因為自己的怪異相貌與風清揚有幾分相似外,主要是想體驗一番那種縹緲無形的生活。雖然劇組以馬雲沒有武術基礎為由,最後選擇了一個前武術冠軍出演,但馬雲還是非常風趣地自嘲道:“最重要的是神似。”風清揚以其高深的武功修為向人們傳遞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招”,以至靜釋放出至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