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爭執(1 / 2)

就在祝語蓉問出了這句話的同時,皇城之中也同樣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隻不過提問的人換成了此時****最尊貴的女人---皇太後,而回答皇太後問題的人更是這件事的當事人---新皇宣帝蕭瑾瑜。

此時皇城中已是滿目的縞素了,就連平日裏的朱漆廊柱還有各宮院的大門都被白色的幔子罩住了,原本為新皇今日大婚所準備的一應喜氣的用具也俱都封存入庫了,宮人們更是來去匆匆的忙碌著,不能不說皇宮中人的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景帝醜時三刻駕崩,現在還未到午時,短短的四個時辰,宮中一應的治喪事物就已經備齊了,隻等喪儀過後進行大殮即可。

如今皇室及朝中重臣同各個世家的家主也紛紛的趕到了宮中服喪和致祭,再加上諸多的命婦們也是身著喪服,去了首飾,從西華門進入宮中哭喪,使得宮中的宮人們更是忙碌不堪,可令人驚訝的是,如此眾多大人物的到來,不但沒有使場麵發生一絲的混亂,反而在內廷總管劉公公的安排下,雖然不免匆忙,但卻一派的井然有序。

隻是各個宮院中隱隱傳來那女子絕望的哭聲,讓這些進宮來的大人物和命婦們路過哭聲傳出的宮院時,更是明顯的加快了本就匆忙的步伐,而原本沉重的表情上,又增添了幾分哀戚,甚至有些命婦在路過某些宮院的時候,情不自禁的隨著宮院中的哭聲傷心的落下淚來,隻是落淚的同時卻趕緊警醒的摸了去,還要小心翼翼的觀察一番周圍,避免被他人發覺。

而此時的昭陽宮主殿內的氣氛自皇太後問出了同祝語蓉一樣的疑惑時,便自哀戚轉為了凝重、沉悶,新皇宣帝蕭瑾瑜在聽到自己母後那與其說是責問,不如說是勸阻的問題時,臉上的神色便開始陰晴不定了起來,臉上還帶著一種被人揭破了隱秘的窘迫,足足沉默了一炷香的時間,蕭瑾瑜也未曾開口。

就在皇太後以為自己的一番苦心白費了的時候,沉默了半晌的皇帝終於出聲了。

“母後,請恕兒臣不孝,兒臣今日此舉實是有兒臣的苦衷,就像是母後先前所說的一樣,您推掉了崔家的婚事,是因為崔家非是兒臣的良配,兒臣認為李家也同樣如此。”

“皇帝啊,哀家之前為何推掉了崔家許婚的原因,想必你也清楚,實在是因為我那個不成器的侄女不具備母儀天下的資格,而崔家的嫡女現下又沒有和我皇兒年齡匹配的,所以你父皇一得知祝家的女兒已經嫁做他人婦時,便精心的為你擇了李家的嫡女為後,其中的利弊你不會不明白吧,可你卻為何今早急急的將你父皇駕崩的消息宣了出去,還把今日的大婚取消了,枉費了你父皇的一片苦心,你如此作為居然還是以孝之名,你,你難道就不覺得慚愧嗎?嗚~嗚~嗚~我怎麼會有你這麼一個忤逆之子啊?!”

皇太後說著說著,不禁悲從中來,再加上景帝新喪,更是難抑悲傷的哭了出來。

宣帝見此情景,便再也坐不住了,當即急急的跪下膝行至皇太後的身前,執住皇太後的手哀聲說道:

“母後,母後,都是兒臣不孝,都是兒臣不孝,兒臣求母後不要再哭了,兒臣,兒臣,兒臣實在是沒辦法呀,求母後諒解兒臣的難處,母後,兒臣求求母後了,您別再哭了,您要是哭壞了身子,您讓兒臣如何是好啊,母後。”

皇太後聞言並沒有止住哭聲,而是邊哭邊向自己的皇帝兒子提著要求,甚至用另一隻沒被宣帝握住的手捶打著宣帝。

“哀家,哀家怎能不傷心呢?皇帝你如今剛剛登基,帝位未穩,卻平白的將穩固帝位的大好機緣放棄了,你讓哀家他日怎麼有麵目去見你父皇啊,與其如此還不如哀家現下就和先皇一同去了的好啊!嗚~嗚~嗚~”

宣帝此時已是淚流滿麵了,他如何不知父皇為他鋪就的康莊大道,但是他這些日子以來,每每想到一旦大婚,那麼此生同心中的那個人兒就再無可能時,便心痛欲裂,再加上祝語蓉居然趁他登基那日,連聲交代都沒有就嫁予了司徒家,這就不隻是瞞著他這麼簡單了,這簡直就是背叛,讓他的驕傲又怎麼能夠受得了呢!

所以,他從那日就暗暗發誓,他一定要懲罰祝語蓉的背板,報複欺騙了他的祝家和司徒家,即使是玉石俱焚,他也在所不惜,更何況如能娶到祝語蓉為後,那麼,祝家和曹家的兵權他就可以慢慢的謀劃過來了,到那個時候,手握九州之四的兵權的他,帝位才真正能夠坐穩了,甚至能夠讓現在皇室和世家間互為依附的關係,變為皇室淩駕於世家之上,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皇權在握,這天下江山也才能夠真正的姓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