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樓外樓(1 / 2)

衛寧的決定在蘇清等人的意料之中,不然她們也不會故意在他麵前教導小武了,這個決定讓征文征武兄弟欣喜萬分。

雖說現在衛寧的新身份是慧娘的表兄,蘇清等人的表舅,但無論如何慧娘是一個寡婦,衛寧是絕不能和她們長期住在同一個院落的。

衛寧當年行軍打仗走南闖北的,社會閱曆極為豐富,知道以他現在的情況,很需要從商置產積累銀錢,之前為了尋找兩兄弟的下落無暇考慮,現在是好好謀劃的時候了。這想法當然和蘇清等人不謀而合,她們對臨州各類營生的已經了如指掌,還有沈家和林家兩個靠山,現在老天終於給她們送來了一個有勇有謀的成年男子,看來是到了在商場上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於是在數日的仔細謀劃之下,衛寧選擇從開辦酒樓開始,正式在臨州安身立命。衛寧經過近兩年的逃亡,早就學會了一套改扮之法,還學了一口南方的口音,因此隻要不是極熟的人即使當麵也未必能認出來,因此倒也不擔心拋頭露麵。

計劃確定後大家便分頭行動,亦欣找沈馨涵幫忙,借了她所掌鋪子裏的一個精明幹練的管事作幫手,幫著衛寧選鋪麵,談價格,招人手。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衛寧一個異鄉人,很多事自然不如本地人辦起來方便。

曉楠忙著整理菜譜,設計菜單,物色大廚:年紀大老資格的不要,不懂得變通;不識字言語木訥的不要,大廚以後是酒樓的重要招牌之一;油腔滑調言行輕浮的不要,這裏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曉楠的菜譜要給可靠的人。當然這一切曉楠隻是暗中指揮,出麵的自然是衛寧了。

蘇清負責設計酒樓的一應裝飾和員工服飾等,窗簾帷幔屏風椅墊什麼的直接就在錦繡坊製作,員工服也已經各製作了相應不同職能的樣裝,等人員確定後再量體裁衣。

未出正月,衛寧已經盤下了位於城中偏東臨近玉湖的一個三層的酒樓,原來的店名叫迎客居,幾年前新建的樓,當時也風光了一陣子,但這幾年經營不善,店主早有易主打算。蘇清等人看過也覺得此樓占地寬敞,樓中布局簡單易於改造,頗為理想。

原本蘇清等人擔心衛寧沒有足夠的銀錢開辦酒樓,自己家這一年雖小有積蓄但離所需資金還有差距,曾考慮請沈馨涵出資入夥,但衛寧卻表示開辦酒樓所需銀錢自己可以籌得。蘇清明白雖然文武兄弟一家遭了滅門,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暗地裏自然還保有些實力或支持者,衛寧不說,她們也不急於探問,反正這也不算壞事。

酒樓的新名字早已確定,就叫“樓外樓”,簡單而特別,適合品牌經營——這可是經後世驗證了的。

亦欣請了臨州第一風流雅致的林三公子題了匾額,又在樓中改建了中央舞台,設了詩畫屏,並哄了謝琴師答應開張之日上台奏曲。

等待改建裝修的時間裏,衛寧又按照曉楠的要求親自培訓和考核招募來的人手,退了些不合格的,又招了幾個新的。同時酒樓開張的各類“宣傳”也緊鑼密鼓的進行,比如掛匾之日的敲鑼打鼓鞭炮喧天,城中主要街道的行道樹上的橫幅,設在東西兩集市中心的倒計時牌等等。這段日子,他對這三姐妹神仙教化的能力早已經由一次次驚詫不已到現在的佩服之至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