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並沒有創造更多的信息,而是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係,並讓這種二元關係本身也成為了信息的一部分,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係和結構。也正是因為這種改變,引起了整個社會商業模式的變遷,催生了一個新的移動互聯網行業,而且這個行業會快速發展。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在移動終端、接入網絡、應用服務、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麵還麵臨著一係列的挑戰。其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對於國家信息產業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甚至影響我們的未來。
滲透生活
正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峰會上所說,中國互聯網正在加速淘汰傳統產業,每一個產業現在都麵臨著互聯網的衝擊。如果對這個現象進行延展,那麼移動互聯網正史無前例地對各個領域進行著“大滲透”。淘汰還是改造,顛覆還是重構,這都是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問題。那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
身處北上廣深的居民已飽受打車難之苦。傳統電話叫車服務平台,並沒有實現乘客與司機的直接對接,而是需要一個中轉點——呼叫中心的服務人員,當服務人員收到乘客的電話請求之後,再去通過機台去調度附近的司機。但隨著打車應用的出現,原有的服務模式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打車應用有點類似“過頂傳球”,繞過了呼叫中心,通過一個應用將司機與乘客無縫連接。兩者能夠實時知悉對方的信息,並且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達成交易。就在這兩年,不管是因為創業者還是資本市場的推動,嘀嘀打車、搖搖招車、打車小秘、快的打車等打車軟件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阿裏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緊密跟進。盡管正遭受著青春劫,似乎碰上了“新秀牆”,但打車應用這一模式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在持續發酵。
健康產業則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以CT掃描儀器為例,在醫院裏最便宜的一台機器需要18~20萬人民幣,但由於可便捷式芯片技術的發展,現在隻需1~2萬元人民幣,最便宜的甚至隻要幾千元。過去隻有在醫院裏才能使用的昂貴醫療設備,今天可以通過應用與手持設備的結合,變成一個普通病人、普通消費者都能夠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原來地處三四線城市的病人如果遇到疑難雜症,往往需要到一線城市的大醫院接受治療,非常麻煩,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隻要通過鄉村醫生的幫助,通過便攜式設備以及智能手機,就可以接受初步診斷,並將相關信息發至大城市裏的醫院,實現專家會診。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於解決如“看病難”這些極具社會意義的問題,同樣效果奇佳。
當然,這些都隻是移動互聯網改變我們生活的小小縮影。在旅遊、房產、金融、教育等諸多產業中,移動互聯網都已經開啟了它的“入侵”模式。其實移動互聯網並非是要站到傳統行業的對立麵,也不是要搶傳統生意的飯碗,恰恰相反,移動互聯網很有可能是我們改變傳統的一個契機。對於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因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額外紅利和震蕩是需要適應並逐步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