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你不爽,別幻想讓大家跟著你都不爽(2)(2 / 3)

做出回擊的孫憲超並沒有和徐德誌針鋒相對,而是將合作計劃書往桌子上一扔轉身走人,起初徐德誌還認為這是後輩們不成熟的表現,在那裏洋洋自得地等著孫憲超什麼時候主動找上門來變本加厲地黑他一回。但時間一長,徐德誌卻沒有等來孫憲超,反而招來了公司上層的不斷施壓。這家網絡公司的領導們其實也是非常看重這次與HW公司的合作的,但是就在整個合作計劃就要構建完畢時工作進度卻戛然而止,這些領導們必然會向徐德誌詢問原因、施加壓力。徐德誌這邊自然不會說是自己要價太高把人家嚇跑了,因為公司早就把合作底線報給了他,而他的要價卻要高出這個底線何止幾倍,這難免讓人誤會他這是要搶風頭甚至是謀私利,拿公司的利益為自己辦事這顯然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徐德誌麵對來自上層的壓力也隻得一再推延,因為在吃了幾次閉門羹之後,他發現原來孫憲超並不是想見就能見的。

與孫憲超接洽不上,徐德誌在這家公司的處境突然變得危機四伏,先是上司對自己態度的逐漸冷淡,然後又是周圍同事們對自己手中這塊肥肉的虎視眈眈,但是徐德誌對這些危機卻無計可施,現在他才明白過來:原來讓孫憲超生氣,自己的後果會很嚴重。更讓徐德誌害怕的還在後麵,領導層對於徐德誌的工作效率似乎忍無可忍了,對他下了最後通牒:半個月內合作計劃還不能談妥的話,徐德誌的工作就會交給別人處理。

徐德誌知道作為這家公司的後進人員,自己既沒地位也沒身份,唯一的優勢就在於自己對對手的了解,所以才能掌控住與HW的合作資源。一旦這個資源被別人搶走,那麼徐德誌被淘汰出局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所以,徐德誌轉變了心態,他現在心甘情願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讓孫憲超狠宰自己一下,隻要孫憲超高興,這次談判就能繼續進行下去。

孫憲超見徐德誌終於了解了現在的狀況,也就不再那麼“矜持”,麵對著徐德誌的主動割讓,孫憲超也是有恃無恐地照單全收而且經常會要求徐德誌多讓出一部分。當然孫憲超知道做事要有個度,他的一切要求都是在不觸碰對方公司一個大概底線的範圍內進行的,並且他還知道有出才有進,在談判條款上竟然主動加了一條:未來三年內HW隻跟這一家公司合作構建網絡市場。這家公司的老板可能是被HW的誠意所打動,竟然在談判的瓶頸項目上讓徐德誌代表公司做出讓步。

其實孫憲超這次自作主張不光是為了公司利益,這項條款一出就意味著公司任何人都休想再在網絡市場方麵有所斬獲,孫憲超把別人的路堵死後呈現在自己麵前的自然就是一條寬敞無比的陽關大道。至於公司領導會不會對這個限製性條款有什麼意見,孫憲超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他認為像對方這樣重量級的網絡公司,多少人想向他靠攏都靠攏不上,而自己一簽就是三年,這些領導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責怪自己。而且手裏已經有最好的了,又何必費心去找其他的次品呢?

在雙方的你來我往中,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終於完成,網絡市場的合作框架也終於架設起來。而在這次談判中,最後的贏家居然不是實力雄厚的網絡公司,而是一直處於被動狀態下的HW。在做過預算之後,HW居然會占全部收益的六成之多,而這一切的功勞都要歸功於這次的主要負責人孫憲超,可以說HW在沒利用網絡市場創造下一個銷量奇跡之前,孫憲超卻創造了一個以小搏大的談判奇跡。他在審時度勢之後,用自己的態度和行動告訴了徐德誌要想在公司有的混,就要對自己唯命是從。可以說孫憲超完全不懂談判技巧,他之所以能完全成功是因為前期的忍讓和貫穿始終的耐心。而他的對手徐德誌正是缺乏了這些東西,所以才被迫充當了“賣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