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最缺乏的就是精確性。各種哲學體係與我們生活的現實並不一致,對於生活而言,它們太龐大了。審視這些體係中的任何一個,選擇一個合適的,你會看到它也適用於這樣一個世界:那裏既沒植物也沒動物,隻有人;那裏的人隻會吃吃喝喝;在那裏人們不睡覺,不做夢,也不胡言亂語;在那裏為了完成撫養,人們一生下來就是衰老的;在那裏能源重新走上消失之路;在那裏一切都朝著錯誤的、相反的方向運行。這真是一個由如此抽象的概念構成的體係,它如此抽象,以至於如此廣泛。其中,我們可以在真實的附近抓住一切可能的,甚至是一切不可能的。那些我們應當判定為令人滿意的解釋,應該是始終與其目的相一致的:它們之間沒有空白,也沒有可以容下其他解釋的縫隙;解釋是唯一適合目的的,目的也是唯一接受解釋的。這些可能就是科學的解釋,它包含絕對的精確性和完整
的、發展的證據。我們還用贅述更多的哲學理論嗎?
在我們以前看來,這個觀點是屬於例外的,這也可能是我們為什麼在青年的時候熱衷於它的原因。斯賓塞的哲學是要獲取對事物的印象,建立事實的模型。毫無疑問,他的哲學是在模糊的普遍性中尋找支點。我們清楚地感受到第一原則的弱點,但這個弱點似乎堅持著作者也不能繼續深化的、機械的“終極理念”。我們本來想重新研讀他的作品的這部分,對它進行補充和鞏固。隨著我們力量的增長,我們也試圖這樣做。於是,我們總是被時間觀念引導。在那裏,有一個驚喜在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