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到了幽州之後,目前的各郡太守還基本沒動,隻是他把軍隊又改回了原來的軍製。第一、第二軍分區都已經被撤銷,除了繼續保留各郡每郡五千的郡國兵之外,剩下的近十萬大軍目前都在薊縣附近駐紮,公孫瓚目前擔任幽州的兵曹從事,主管幽州的軍隊。而軍隊目前則是又以原來的部、曲、屯、隊、什、伍來進行編製,原來的那些師長以上的軍官如今又都成了偏將,至於更低級的軍官則都成了軍司馬或是軍侯等職。
為了盡快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裏,袁紹也找了一些心腹派到了軍隊之中,使得幽州的軍隊如今已經分成了三派。一派便是仍然由原來老劉手下的舊將所帶領的隊伍,像是蹋頓、褚燕和呂翔、管亥等人,他們仍然心屬老劉,而且這部分隊伍的人數最多,大約占到了整個幽州軍隊的三分之二。第二派便是如今袁紹自己的心腹帶領的隊伍,人數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便是那些處於中立的隊伍,像如今的公孫瓚便是如此,不過這部分軍隊的人數目前也最少。
戲誌才為了保持對幽州軍隊的控製,與蹋頓等人仍舊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當然了他們之間都是通過細作來傳遞消息,並且傳遞消息用的都是老劉最早發明的那些密碼,以免被人發現。
至於留在幽州的荀攸、田豐和下屬的幾個郡太守,他們現在當然還是把自己當成老劉的人,畢竟老劉是他們心甘情願追隨的主公,所以他們對於袁紹隻是表麵上逢迎而已。隻是為了讓幽州能夠保持平穩的局麵,以使幽州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們也都幫著袁紹出了一些主意。可惜袁紹一直對這些人保持警惕,而且為了提高自己的實力,袁紹沒來多久便開始大肆擴張軍隊,搞得幽州百姓怨聲載道。雖然荀攸等人也曾勸過袁紹幾句,但袁紹並不采納他們的意見,最後荀攸田豐也就不再言聲,而是任袁紹所為了。
另外便是袁紹來到幽州之後,也帶來了幾個謀士,其中便有辛評、郭圖和沮授三人。田豐與這些人都是舊識,因此大家共事倒還合得來。隻是荀攸田豐也看出來了,一旦袁紹自認為幽州已經完全控製在他的手中之後,他肯定會更換一大批幽州的大小官員,到時候恐怕連荀攸田豐都得卷鋪蓋走人。不過這樣也好,他們便可以繼續跟在老劉的左右,而不用每天去麵對袁紹的冷麵孔了。
至於新州雖然現在楊彪是刺史,但是估計是他早已得到楊賜的吩咐,隻是在政務上行使自己刺史的職能,並且事事都與戲誌才商量,軍事方麵的事他幾乎從不過問。看來楊家父子早已做好了決定,那就是他們楊家感激老劉為他們所作的一切,因此將來他們肯定會支持老劉,並且毫不介意新州的這些官員繼續把老劉當成他們的主公。
雖然新州的軍隊數量並沒有增加。但是戰力卻因為裝備和武器的升級換代而有所提升,再加上軍隊的訓練得法,因此如今的新州軍隊比以前更為出色,隻是因為如今沒有戰事,所以這些優點也就無從顯現。
得知了這一切,老劉也很感欣慰。他也知道袁紹到了幽州之後,肯定會逐漸把幽州的控製權奪走,畢竟這也是他們袁家花了大價錢為袁紹買這個刺史的主要目的。不過隻要把新州繼續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自己就仍然有將來與天下群雄爭霸的資本。更合況自己還有耽羅島和原來幽州的那支水軍力量。等將來打下倭國之後,同樣可以想辦法把倭國控製在自己的手裏,有了新州、耽羅島和倭國這三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自己便可以安心的繼續提高自己的實力了。
這次自己出訪時從安息帶回老的一萬匹安息戰馬,老劉已經安排太史慈和郭嘉直接把它們送往耽羅島去了,如果路上沒出什麼差錯的話,這些戰馬應該早已到了耽羅島,等將來自己過去之後,便可以讓歐鵬幫助自己打造出戰馬披掛的精鋼戰甲,這樣自己就可以組建一支真正的鐵甲騎兵。這支隊伍的統領老劉早就想好了,那便是如今武功與兵法日漸成熟的張飛。
由於袁紹得到了幽州的那些軍隊,武器和裝備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手中,而且連弩現在也不再是新州軍隊獨有的利器了,因此老劉一定要把鐵甲騎兵建好,這樣才能在將來與對手的戰鬥中出奇製勝,同時克製住對手的連弩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