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醜說完,嘴裏還罵罵咧咧的便打馬返回了幼發拉底河東岸,留下烏留斯繼續回答羅馬人的盤問。
等文醜回來把情況向老劉說明了之後,老劉便與一直把自己送到這裏的薩哈夫正式道別,薩哈夫拉著老劉的手連說了幾遍保重之後,才目送著老劉帶著使團成員策馬穿過安息與羅馬的界河,進入到羅馬帝國的領地。
此時的烏留斯已經把大漢使團來羅馬帝國的目的告訴了努涅斯,並且也把使團已經到貴霜與安息兩國訪問的經過也告訴了他,本來努涅斯還想借著這個時間仔細問問烏留斯的來曆,可是這時大漢使團的隊伍已經通過了冰封的河麵,來到了羅馬軍營的門外。
可以說除了偶爾有大漢的商人前往羅馬帝國之外,這是漢人與羅馬人第一次在羅馬帝國的土地上相見,努涅斯知道以自己軍團長的職位,肯定要比大漢王爺的爵位低了不少,因此他在確認對方確實不是安息人,而是自己等人從未見過的漢人之後,他便在烏留斯的帶領下,來到老劉的麵前向老劉躬身行禮道:“羅馬帝國第二十三軍團軍團長努涅斯,歡迎來自大漢的貴賓,請王爺先帶人到軍營中休息半天,我也好跟王爺商量一下使團從哪條路前往羅馬城,王爺您看這樣可好?”
烏留斯急忙把努涅斯的話翻譯給老劉,老劉本來就想在到了羅馬帝國之後,便與當地的羅馬人商議一下如何前往羅馬城,畢竟有句俗話說的好,“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就是不管你走陸路還是水路,也不管你從哪個方向來,都可以到達羅馬城,可是真的要選一條路途最近、又沒有什麼危險的道路,那還是要與熟悉當地情況的羅馬人商量才行。
老劉也急忙向努涅斯道:“努涅斯將軍不必多禮,我們遠來是客,當然要聽從主人的安排了,那就請將軍前邊帶路,我們一道先去你們的軍營吧。”
努涅斯聽完烏留斯翻譯過來的老劉的話後,便急忙在前邊帶路,同時傳令營門大開,請大漢使團的客人進入了羅馬軍隊的大營之中。
聽說是來自遙遠東方的大漢帝國的使團來到了羅馬,軍營中的羅馬將士都跑到帳篷外邊來看熱鬧,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覺得雙方果然從外表就大不相同,但是很快他們便發現了一個問題,那便是大漢士兵的盔甲和武器看上去便與羅馬和安息士兵的完全不同,可是一眼便可以看出至少他們的頭盔和身上的鎧甲要更加牢固和輕便,而大漢士兵的軍容和鬥誌更是令他們不敢小覷,尤其是那些親衛隊員身上散發出的殺氣,令一些剛剛參軍的羅馬士兵幾乎有些喘不過氣來。
努涅斯身經百戰,當然一眼便看出這支漢軍的素質之高和裝備之精良,便是羅馬帝國最精銳的禁衛軍恐怕也難當其鋒。尤其是親衛隊員身上帶著的幾隻標槍更令努涅斯吃驚,他當然知道這些標槍的用途,因為在羅馬士兵的身上,一般都帶著兩支與其一模一樣的投槍。他原來還以為隻有羅馬士兵才會使用投槍來攻擊遠處的敵人,現在看來自己想錯了,大漢的軍隊也已經掌握了投槍的使用,而且努涅斯在心中也暗暗比較了一下,看來自己要想徹底打敗甚至消滅這支漢軍,至少要用三個營一千四百多名士兵才可能做到。
其實努涅斯隻是從外表來進行分析的,如果他知道漢軍連弩的威力和盔甲的堅固程度的話,那他恐怕就不會這麼樂觀了。要知道老劉帶著這支軍隊在貴霜境內曾經與山賊打過一仗,在安息境內也曾經也阿帕麥亞國的鐵甲騎兵和弓騎兵交過手,結果都是大獲全勝,靠的主要便是連弩的威力和敵人的毫不知情。在同樣的條件下,要是羅馬軍隊與這支漢軍交戰,同樣也會在不清楚對手底細的前提下吃一個大虧,畢竟連弩的威力在那個時代幾乎是無法阻擋的。
羅馬將士在觀察漢軍的情況,老劉等人同樣也在注意羅馬士兵的武器和護具,當然除了軍營門口的幾十名哨兵全副武裝以外,其他從軍營中跑出來的士兵都隻穿著軍裝而沒有穿戴盔甲。但是從那幾十名哨兵的身上,老劉等人也發現羅馬士兵的武器裝備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都隻是在上身有一件鐵製的胸甲,頭上戴著一頂銅盔,一手拿著一支長約五尺的長矛,另一隻手則拿著一把半人多高的橢圓木盾,腰間還挎著一把短劍,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任何的武器護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