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置鞬落羅部落的鮮卑士兵的說法,此地離匈奴王庭單桓沒有多遠了,這裏一邊依山、一側傍水,道路也都是行人踩出來的羊腸小道,不過看路上的馬蹄印倒是不少,估計是匈奴騎兵經常在這裏經過。
為了防止匈奴人在這裏設伏,戲誌才派出了更多的探子,除了偵查前邊的情況之外,還派了幾名親衛隊員爬上了一側的高山,從山上可以看的更遠,同時也為了偵查一下山上是否有匈奴人的伏兵。
到了黃昏時分,老劉讓士兵找了一處比較平坦的開闊地作為營地,士兵開始在這裏安營紮寨,打算今晚就在此地過夜。
畢竟身在匈奴人的地盤上,老劉不得不防,除了在營寨周圍多設鹿角樹枝等障礙物之外,當晚的哨兵和巡邏兵都比往日多了不少,而士兵也都基本和衣而臥,以便在大營被襲時,也好迅速起身應戰。
前半夜倒是平安無事,到了後半夜,營門處的哨兵突然發現遠處響起了馬蹄聲,而且聽聲音馬匹的數量不在少數,於是急忙向營中示警,同時迅速派人去老劉的大帳中向他稟報。
聽到警報的戲誌才、褚燕和拓跋疆、文高平和王當等人都迅速趕到了老劉的大帳之中,老劉讓幾人分別去幾個方向指揮士兵迎敵,他自己則帶著戲誌才和文醜直接到了大營的營門處,去看看到底來了多少匈奴騎兵。
由於今天晚上並沒有月亮,而遠處的匈奴騎兵也沒有過分靠近漢軍大營,因此老劉等人根本無法看到大營外到底有多少匈奴騎兵,隻是從大營柵欄上的燈火的照耀下,模模糊糊的看到遠處那些往來馳騁的匈奴騎兵,不過聽聲音人數肯定在一萬以上,老劉高聲招呼士兵準備好連弩,隻要他們進入連弩的射程,便立刻用連弩向他們射擊,同時嚴令所有士兵沒有命令不許出營,這裏的地形畢竟自己等人不熟悉,一旦出了大營,搞不好便會中了匈奴人的埋伏。
營外的匈奴人也一直沒有向漢軍大營發動攻擊,就在外邊遠遠的圍著漢軍大營繞圈子,而漢軍士兵在老劉的命令下,一個個弩箭上膛,嚴陣以待,隻等匈奴騎兵進攻,便用連弩對其進行攻擊。
隻是營外的匈奴騎兵似乎也不明白漢軍的底細,因此轉了近一刻鍾的時間,也沒向漢軍大營發動進攻,隨後聽到一聲號令,營外的匈奴騎兵立刻如風卷殘雲般向遠處遁去,轉眼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看到匈奴騎兵退走了,戲誌才便派一名輕騎兵連長帶著一百名輕騎兵出了大營,前去跟蹤那些匈奴騎兵,看看他們到底在耍什麼花招,難道他們是吃飽了撐的,跑到漢軍大營外邊來遛馬不成?
畢竟這是老劉的軍隊第一次與匈奴騎兵交手,就是這次剛剛加入拓跋疆的鮮卑騎兵師的那些原來屬於置鞬落羅部落的士兵,也大都是這一年時間內剛剛入伍的新兵,基本沒有與匈奴騎兵交戰的經驗,所以老劉與戲誌才隻能小心從事,畢竟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對手,還是小心為妙,免得大意之下著了敵人的道。
一百名輕騎兵出營之後,老劉傳令其他士兵都回去休息,他和戲誌才可沒有回帳,而是在這裏等著這些輕騎兵士兵的消息。
沒過多久,便聽到遠處傳來了一陣陣的馬蹄聲,聽聲音他們就知道,這肯定是剛才的那支匈奴騎兵隊伍又回來了,可是那一百名輕騎兵到哪裏去了,難道他們竟然被匈奴騎兵全部殺光了?
不過很快他們便看到遠處出現了輕騎兵士兵的身影,雖然不到一百騎,但是也有六七十人,如今他們正拚命打馬向大營方向逃跑,而他們的身後,則跟著喊聲震天的無數匈奴騎兵,同時雙方還不停的向對方射箭,隻是有一點不同,輕騎兵射出的弩箭幾乎都會命中目標,而匈奴騎兵的弓箭大都落了空,隻有少數的羽箭會射中輕騎兵胯下的戰馬,令猝然倒地的馬匹將輕騎兵摔下戰馬。
看來匈奴騎兵在撤退之後,並沒有走遠,而是憑借他們熟悉這裏地形的優勢,躲在了暗處,等看到追兵來了之後,便開始對輕騎兵發動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