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幽州豪門(2 / 2)

聽到這裏,老劉插嘴道:“廣元所說的那些士族之中,可有公孫世家在內?”

石韜驚詫地看著老劉道:“主公您怎麼知道的,這公孫世家的家長公孫度曾經在本朝做過尚書郎,也曾經在冀州擔任過刺史之職,後因朝中有人舉報其行為不端,被免去了冀州刺史之職,因此便返回了遼東的家中賦閑至今,公孫世家乃是遼東第一大家族,在襄平周圍有良田上萬畝,我曾經要求他們把家中的農田賣給官府,但是公孫度根本就不同意,別的家族看到公孫家不與官府配合,便也都不與官府配合,賣給官府土地,我一直再想用什麼辦法,才能令這些士族把家中的大片土地賣給官府耕種。”

對於公孫家族,老劉當然不陌生,他的同窗公孫瓚便是公孫家族的一支,隻是公孫瓚不是嫡出,因此他隻能靠自己的本事去出人頭地,而公孫度則一直在遼東割據,後來成為遼東一帶的土皇上,因此老劉知道,對於這種世家大族,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方法,逼他們向官府賣地,限製他們發展私兵,這樣他們的勢力才會被逐漸削弱,也免得他們會成為為害一方的軍閥土豪。

既然說到這裏了,老劉便讓戲誌才與簡雍都說說,有什麼辦法能人這些豪門士族配合官府的行動。

簡雍現在主要負責幽州刺史府的對外事務,尤其是與朝廷打交道,現在都是他分內的事,另外就是與朝中的官員和宮中的那些太監的交往,也都由簡雍負責,所以他每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洛陽呆著,這次有機會和老劉等人一起出來巡查幽州的政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在很多問題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到戲誌才似乎還在沉思,於是簡雍道:“主公,各位大人,我想要解決士族豪門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手中的土地租不出去,雖然他們占據著城鎮周圍的良田,但是遼東地廣人稀,可供開發的荒地多得是,隻要我們用屯田軍到野外開荒,這樣我們一樣可以擁有大片的土地,雖然這些土地距離城鎮較遠,但是屯田軍的士兵也實行軍事化管理,離城市遠近影響都不大,明年主公帶回來的那三種作物已經有了足夠的種子,可以在幽州大麵積種植了,所以即使新開墾的土地土質不如那些良田肥沃,但是一樣可以種植這些作物,另外我們也鼓勵農民自行開發荒地,還按以前的做法,頭三年不用向官府交地租,等三年之後,再酌情收取比較低廉的地租,如此一來,那些大戶手中的土地就會因為沒人耕種而荒廢,他們自然也就隻能把這些土地賣給官府了,官府缺少土地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主公與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眾人聽罷簡雍的方法,仔細琢磨了一會兒,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戲誌才此時也點了點頭,然後道:“憲和的方法甚好,同時我覺得還要加上一條,我們一定要限製這些士族豪門發展私兵,或是在家中大量豢養看家護院,雖然朝廷現在不禁止這些,甚至鼓勵他們這樣做,但是我們幽州各級官府可一定要注意,如果任由他們無限度的發展私兵,那麼將來很多士族豪門就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錢財,培養出自己的軍隊來,如此下去,可能有些縣城地方官府的軍隊都沒有豪門士族家中私兵的數量多,這會使很多幽州刺史府下達的命令無法順利執行,主公與諸位大人想想,是不是這樣,因此我們一定要限製私兵的數量,這樣才能保證我幽州內部不會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戲誌才所說的問題,老劉也早就想到了,雖然這次朝廷為了剿滅黃巾,允許各地官府擴充郡國兵,也允許地方豪門發展私兵,但是確實如戲誌才所說,如果幽州的豪門士族也這樣做了,那無疑就會使得他們有能力與官府對抗,這可不是個好兆頭,所以一定要堵住這個漏洞,免得將來萬一有個風吹草動的時候,自己的後院起火,鑄成大錯。

於是老劉點頭道:“憲和與文皓說的都很有道理,我看就按照你們說的辦吧,廣元你在遼東,可以把屯田軍都派出去開墾荒地,而沒有土地的農民也讓他們自己去野外開荒,這樣那些豪門大族的土地就會有一部分沒人租種,時間一久,他們也就自然會把土地賣給我們,至於文皓所說的限製私兵的事,我們可以派人把擬好的公文送回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