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把聖旨交給幾人傳閱了一番,然後對他們道:“看來我們的戍邊軍是沒有時間休整了,我原本打算等我們趕走了鮮卑大軍之後,先讓戍邊軍休整一下,同時從郡國兵中補充這次戰役中損失的兵力,可現在看來我們隻能按照皇上的旨意,迅派兵前往冀州,參與剿滅張角和他的黃巾軍的行動,請老師和幾位先生看看,我們這次派多少軍隊、派哪個兵種?什麼時候出兵合適。”
盧植和戲誌才、荀攸、田豐四人都已經看過聖旨了,看到老劉問,幾位後生當然不好在盧植前邊言,於是大家都看著盧植,盧植知道這種情況下隻有自己帶頭了,於是稍作思考之後,盧植對老劉道:“玄德,此次咱們幽州的戍邊軍進入冀州,恐怕要解決的要問題,便是如何攻下被黃巾軍占據的城池,我也看過咱們幽州戍邊軍的各個兵種,其中最善於攻城的,當屬步兵師和器械師兩支部隊,雖然他們的機動性和行軍度比不上騎兵,但是這次我覺得還是派一支騎兵和步兵、器械師混合的部隊前往冀州才是最好的選擇。”
聽完盧植的話,老劉心中暗道看來老師早就在關注自己的軍隊了,居然對幽州戍邊軍的情況了解的如此清楚,而且他的建議也確實符合出兵冀州的需要,可是幾位先生還沒有話呢,於是老劉也沒有說話,而是向先看看荀攸幾人的意見。
荀攸道:“現在我以為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冀州的張角等人和汝南、穎川一帶的黃巾軍連成一片,因此我們幽州的大軍到了冀州之後,應該先把冀州的張角與其他地區的黃巾軍分隔開來,讓他們無法互相呼應,所以要完成這個任務,輕騎兵和突騎兵應該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攻城,當然是器械營最為擅長,所以我也同意盧公的意見,我們派一支由多兵種混合編成的部隊前去冀州為好。”
田豐也道:“盧公與公達的建議很好,在這次抵抗鮮卑大軍入侵的戰鬥中,器械師一直駐守在薊縣,因此沒受什麼損失,所以我的意思是器械師這次全體出動,而步兵師在廣寧保衛戰中也損失了上千名士兵,目前還沒有得到補充,因此我們可以派輕騎兵與器械師一起出動,至於人數,我聽說現在冀州的黃巾軍人數已經過了十萬人,因此我們也必須多派些士兵過去,現在三部鮮卑短期內都不可能繼續向我們動進攻了,因此可以派三個師一萬五千名的輕騎兵前往冀州,加上四千人的器械師,我們這次可以派出一萬九千人。”
要說一下子派出近兩萬人的大軍前往冀州協助皇甫嵩,也算是不少了,但是戲誌才還是接著道:“盧公、主公,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從張角他們起事到現在已經半個多月過去了,但是不管是皇甫將軍的新軍,還是由朱儁大人帶領的北軍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是卻都沒有給黃巾軍造成致命的打擊,反而令黃巾軍在這段時間內迅壯大,我以為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兩位大人帶領的官軍都沒有在與黃巾軍的戰鬥中,形成足夠多的優勢兵力來取得一場大勝,因而致使現在的百姓誤以為是官軍無能,根本奈何不了黃巾軍,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窮苦百姓加入黃巾軍,我們這次如果出兵冀州,那就一定要盡快取得一場大勝,從而給
那些心存猶疑的百姓一個警告,隻有百姓不再繼續加入黃巾軍,也不再支持他們,官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我的意見,我們除了派剛才元皓所說的那近兩萬大軍外,還可以再派兩個突騎兵師一萬人一同前往,這樣我們的大軍總人數就接近三萬人了,不管是對上多少黃巾軍士兵,我相信我們都能取得勝利,諸位以為如何?”
其實自打接到聖旨後,老劉也在想怎樣才能盡快平定張角的黃巾起義,現在聽戲誌才這麼一說,他的心中豁然開朗,戲誌才說的沒錯,就是要集中兵力,盡快消滅黃巾軍的主力,而且這樣做也確實可以起到如戲誌才所說的那種一石二鳥的作用,黃巾軍士兵的數量也才會越打越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越打越多。
由於現在不用擔心北方的鮮卑趁機犯邊,而且幽州的各郡縣都有一定數量的郡國兵和屯田軍把守,因此眾人都同意戲誌才的意見,那就是不打則已,要打就打大的,打狠的,這樣才能盡快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