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陷陣精兵(1 / 2)

在那時候的士兵眼中,騎兵永遠是步兵的克星,因此從沒有人會對步兵與騎兵作戰能取得勝利抱有什麼幻想,但今天戰場上所出現的場景,著實讓他們開了眼界。

高順帶出來的兩千士兵,其中一千名是長槍兵,六百名是老劉自創的鉤鐮槍兵,還有四百人是連弩兵,待漢軍隊伍一被鮮卑騎兵包圍,士兵們在高順的指揮下馬上變成了一個圓形的防禦陣型,最外邊的是長槍兵,他們將手中長逾一丈的長矛向上斜舉,頓時在陣型之外多出了一片槍林,鮮卑騎兵有不小心衝上來收不住馬腳的,便自己撞上了長矛,巨大的衝力使矛尖重重的刺入鮮卑騎兵胸腹之中,長槍兵將長矛一收,隻見一道道血箭從鮮卑騎兵升上飛出,噴起很高。

而長槍兵之後,便是六百名鉤鐮槍兵,他們從長槍兵的縫隙之間將接近一丈長的鉤鐮槍伸出去,專門用來對付鮮卑騎兵的馬腿,隻要用鉤鐮槍把馬腿勾住之後,在向後用力一拉,鮮卑騎兵胯下的戰馬立刻變成了三腳殘疾,失去平衡的馬匹吃痛倒地,把馬背上的相比騎兵壓在身下或拋離馬身,又被前邊的長槍兵趁機刺死。

在圓形陣的中間,便是高數帶著的四百名連弩兵,他們也是不斷用拋射,平射來對付遠近的敵人,而令鮮卑騎兵最可怕的,便是這個圓陣中的漢軍士兵身上都穿戴著特殊的鎧甲,全身上下幾乎都有護具防身,因此鮮卑騎兵射出的羽箭隻要不是射到他們的臉上,便根本無法傷害他們,所以到了現在,包圍他們的鮮卑騎兵數量不斷減少,而他們的傷亡還隻有不到百人。

漢軍的圓形陣在高順的指揮下,一邊防禦周圍鮮卑士兵的攻擊,同時還在向前移動,很快魁頭帶著的三千人便隻剩下了不到一千人,而漢軍的陣型也已經衝開了鮮卑騎兵的大包圍圈,開始向最裏邊的漢軍突騎兵靠

近。

包圍圈外指揮這場戰鬥的柯最今天可以說是鬱悶之極,剛才好不容易把漢軍的那支騎兵隊伍包圍了,而且在自己的人海戰術之下,也令漢軍傷亡過半,眼看著就能把他們全部消滅掉,可是城中又出來了一支步兵隊伍,一個照麵便令魁頭帶領的三千鮮卑士兵死傷大半,從他們的兵器和戰法上來看,這支隊伍似乎是專為克製騎兵而設置的。

不過現在所有的漢軍都已經被自己的大軍包圍了,現在圈中的兩支漢軍隊伍加起來,也就四千左右,而自己手下的士兵還剩下三萬七八千人,不信就留不住這些漢軍,於是柯最傳下命令:今天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把這些漢軍殺光,得勝之後,大王和自己都會重重的賞賜今天參戰的將士,柯最估計這些部隊便是廣寧城中的漢軍主力,隻要他們被自己消滅了,城中剩下的部隊肯定無法再抵擋鮮卑大軍的攻擊,廣寧縣城也就真的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鮮卑騎兵聽到大人的許諾,也是個個奮勇爭先,唯恐自己的戰功被別人搶走了,也令包圍圈中的漢軍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包圍圈中的赤延和赤莫罕等人也看到了高順帶人前來救援自己,心中大是感動,看來不光是刺史大人沒拿烏桓人當外人,連他手下的將官也都真的把突騎兵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在這種情形之下,居然帶著幾千步兵來與鮮卑大軍為敵,幾乎是在送死,不過現在他們也沒有時間多想了,於是赤延傳令下去,剩下的不到兩千突騎兵集中力量,向高順帶領的步兵靠攏。

兩支漢軍隊伍就像是大海上身處漩渦中的兩艘小船,雖然不斷承受著驚濤駭浪的打擊,但卻一直堅持不沉,幾經拚殺、漢軍又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後,兩支部隊終於會和到了一處,死裏逃生的赤延和赤莫罕激動的想感謝高順,但不苟言笑的高順趕緊打斷他們,讓他們帶著殘存的一千三四百名已經筋疲力盡的突騎兵躲到圓陣的中央,與圈中的連弩兵一起,繼續用連弩射擊周圍的鮮卑騎兵,然後高順親自衝到圓陣的外圍,帶著眾人向廣寧城方向衝擊。

城牆上的漢軍看著城外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都已經被漢軍的強戰鬥力給驚呆了,但同時他們也知道,在還有三萬鮮卑騎兵的重重圍困之下,剩下的三千漢軍還能不能逃出生天已經很難說了。

縣令章寒有心命令城上的投石機攻擊鮮卑大軍,但是赤延和高順帶領的漢軍也在其中,因此他怕誤傷了漢軍自己的罪過更大,倒是輕騎兵步兵師的團長李榮站了出來,他讓縣令章寒和縣尉繼續帶著城上的郡國兵和屯田軍守好城池,防止鮮卑大軍趁機攻城,他自己則把城中剩下的四千名步兵重新做了部署,城牆上靠近城門的左右兩側布置了一千名連弩兵,在吊橋外邊留下一千名盾牌兵列陣守候,免得自己救出漢軍回城時,被後邊緊追不舍的鮮卑騎兵也衝進城來,盾牌兵的兵器是五支標槍,等後邊追趕的鮮卑騎兵進入標槍的投擲範圍後,便馬上用標槍對付他們,再加上有城牆上的連弩兵的支持,估計鮮卑騎兵很難突破漢軍的防線,以便讓他們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