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港口建設(2 / 2)

新城市的規劃由戲誌才和田豐負責進行,老劉隻是適當的指點一下,而港口內的碼頭則由老劉負責設計,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老劉為港口設計了一座山字形的碼頭,由於當時沒有混凝土,所以老劉采用的是完全用木頭來建造碼頭,當然木材可以選用一些比較耐水的樹木,這樣估計可以堅持十年以上,而碼頭向海中伸出的便是主碼頭,主要用石頭在海底進行鋪設,同時在兩側把十幾米長的圓木一端插入海水中,每隔一丈設置一對,兩根圓木中間用鐵鏈相連,這樣在中間壘好巨石後,碼頭就會非常牢固,完全可以抵禦海浪甚至台風的衝擊。

主碼頭的兩側都可以停靠船隻,為了將來造船修船方便,其中的一側是用來停放船隻的,估計三個方向加起來可以同時停放二百隻大船,完全能夠滿足當時的需求,而主碼頭的另一側則是船塢,海岸這邊便是造船廠,這樣將來船隻造好以後,可以沿著一條修好的斜坡把船隻滑到水中,免得還要在陸路進行運輸。

老劉在遼西之時,便派人回到無極的甄家莊院讓馬均帶一些能工巧匠到遼東來找自己,正好他們也到了,於是老劉便把如何建造鐵船的設想告訴了馬均。

馬均開始很是驚奇,但聽了老劉給他講述了一番浮力的原理之後,馬均恍然大悟,知道主公所說的確實可行,即使是用沉重的鋼鐵也一樣能造出浮在水麵上的船隻來,但他也對老劉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如果是小一點兒的船隻,所需要的鋼板還可以通過

人工敲打出來,同時船底與船舷之間用融化的鐵水進行連接,可要是大型的船隻,一是無法打造出那麼巨大的鋼板來,二是即使有鋼板,如何把他們牢固的連接在一起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在現在的條件下,隻能造一些小船出來,大船短時間肯定不行。

老劉這才覺自己忽略了這些問題,不過想想即使是小船,那麼水軍交戰之時,鐵船肯定占有較大的優勢,隻要向對方的木船撞,就可以把對方同樣大小的船隻甚至比自己大得多的船隻撞沉,至於大船嗎,那就還是用木頭來建造,隻是在船頭包裹上大量的鋼板,戰鬥時一樣可以用來撞擊敵船。

另外老劉和馬均商量的,就是如何在船上安置投石機和巨弩,有了這兩樣東西,那無疑就比別人的戰艦先進多了。

接著是船槳的問題,那時候船槳都是從船上插入水中,因此如果是雙方交戰,對方就可以用弓箭來攻擊劃船的船夫,沒了船夫劃槳,船就無法動彈,所以老劉的想法便是將船槳從船舷中間伸出來,而船夫是坐在甲板下邊劃槳,這樣不僅不用擔心會受到攻擊,就是下雨也不會被雨水淋到,這樣船隻就可以在任何天氣下都能航行了。

船帆的問題老劉早就想到了,所以他讓馬均在船上加上兩根桅杆,同時製造幾麵巨大的船帆,材料就選最結實的布匹用多層縫製在一起,這樣在順風的時候,兩根桅杆上可以拉起四麵風帆,就是不用劃槳船隻也會前進了,隻是如何逆風行駛似乎很難,老劉也就不再去多想了,反正有了風帆和船槳,可以說就有了船隻航海的動力了。

上次老劉在遼東說起從海上航行的時候,宇文康就提到過如何在海上辨別方向的問題,老劉於是這次也讓馬均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航海用的羅盤造出來,其實就是老劉在木板上的畫出一個圓來,然後等分標出方位,每十度一個標記,這樣前進時從零度到一百八十度就是前邊從左到右的所有方向了。

圓的中間是一個豎著的鐵釘,鐵釘的尖端,頂著一個菱形的鐵片,鐵片的中間有個小孔,正好穿在下邊的鐵釘尖上,上邊再用一塊木頭封好,這樣鐵片就不會輕易從鐵釘上掉下來,而這枚菱形的鐵片兩端可是用磁石磨過的,因此具有磁性,起到的是指南針的作用。

航行的時候,由於指南針一直指向南方,因此可以先通過地圖,量出起點到目的地之間與南北方向所成的角度,這樣隻要在航行的時侯,一直保持這個角度前進就可以到達目的的了。

除了目前老劉定下來的陽樂與遝縣兩處港口,三人對著地圖又研究了一下,老劉又決定在現在帶方郡的列口縣設置第三個港口,這樣將來向樂浪那邊運送物資和人員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