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理,薑子牙垂釣渭水,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假裝害怕打雷,整日在菜園裏耕作,還表現出對編草席的喜愛,這些都是為了讓人取消戒心,以求一展鴻圖。
然而,隨著人類的進化,文明必然代替野蠻,對人的戒心很少會導致劍拔弩張的地步。
現代人有了握手的禮節,究其源也不失其為相互消除戒心的一種表示,古代俠客動輒刀劍相逼,而扔掉寒光閃閃的刀劍,表示手無刀刃,握手言和。握手成了坦誠相見去掉戒心的一種象征,進而成為友好的禮節。現在除了對狡詐和不義之徒還會應有戒心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戒心慢慢會冰消雪融,它會慢慢被真誠所代替,而真誠會消除猜疑,讓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好。
欣賞是一種善良
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
1852年的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間在鬆林中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便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
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兩歲喪母,七歲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撫養長大的。為了走出生命之土的泥濘,剛跨出學門便去高加索部隊當兵。屠格涅夫更是傾注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注,幾經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達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裏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連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讚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估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塗鴉打發心中寂寞的,並無當作家的妄念。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身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誌。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台灣作家林清玄青年時代做記者時,曾報道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後,情不自禁感歎:“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無心寫的這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台灣幾家羊肉爐的大老板了!
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板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使我想,為什麼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與欣賞對立的是漠視與詆毀。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
賺錢其實很簡單
金礦就在我們身邊,隻是看你怎樣選擇如何發掘。
認識一位做高檔皮衣生意的老板,很敬佩他。
他隻有小學文化水平,起初隻是個手工作坊,而現在,他在北京有個幾百人的工廠,生產的皮衣品牌年年列入全國銷售排行榜前幾位。
皮草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曾經有一個香港富翁投了1000多萬準備做個皮裝品牌,沒用一年,錢全打了水漂,由此可見一斑。
那個香港富商慕名前去拜訪他,求教成功的秘訣。他先是微笑說,你以為皮革生意這麼好做呀,人們永遠不會像買一件T恤那樣去買一件皮衣。然後又說,世界各地動物保護組織一直在堅決抵製用動物的皮毛做成身上穿的衣服,原材料更是貴得嚇人。真稱得上是前有狼,後有虎啊!其實嘛,做這行想成功也很簡單,他繼續說,簡單到你不可想象,不過,這屬於商業機密,不能透露。
後來有一次這位老板朋友喝了點酒,一高興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訣:他在公司裏,客服部是專門聯係給顧客修理皮衣的部門,他發現哪一個款式返回維修得最多,就馬上命令車間開足馬力生產這種款式。如果某種款式一件返修的都沒有,即使利潤再高,也得馬上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