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放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智慧的放棄是一種有益的選擇。從這一點來說就要求我們要懂得選擇,舍得放棄。

人的一生怎樣走,走得怎樣,各有不同。幸福的人生,苦難的人生,不好不壞的人生,除了客觀的、人力不可改變的因素外,主要還是看你怎樣選擇,選擇後怎樣去經營這一生。你如果選擇幸福的人生,就首先應該選擇並經營自己的長處,放棄經營自己的不足和短處,人生實質上就是一種在選擇和放棄中抉擇自己的很多判斷,即要懂得選擇,舍得放棄。

懂得選擇,舍得放棄,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這就要求自己學會和判斷去選擇並經營自己的長處,放棄經營自己的短處,人的一生會麵臨很多次選擇,在緊要關頭有的人總是這也不肯丟那也不願棄,樣樣都想留著。結果整天患得患失,悶悶不樂,而且到頭來這也經營不好,那也經營不善。

所以要想成功,就得懂得選擇,舍得放棄,覺得自己是經商的材料,就得放棄從政的機會,覺得有做演員的天賦,就該放棄當大學者的理想,是謂有所棄才有所得。

三百年前,有個叫密爾頓的人在眼睛失明之後悟出快樂的秘訣:“你明天不願意有的東西,今日就放棄吧;希望明天有的東西,今日就追求吧。”選擇與放棄是一種智慧,一種思考的力量,隻有拿得起放得下才會使人生進退的餘地拓寬,才會成功,才會活得瀟灑自如。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隻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做到懂得選擇,舍得放棄的最高境界就是取舍,“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之前,總要先取,才有的舍,取多了之後,常的舍棄,才能再取。

所以“取”、“舍”雖是反義,卻也是一物的兩麵。人初生時,隻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長;取得知識,以求內涵。既然長大,則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魚,或去利祿而舍悠閑;或取權位而舍性命。至於老來,則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險時,先得將不必要的心理拋棄;仍然嫌重時,次要的東西也的舍棄,次要的東西也得舍去;再遇險境,則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時,絕對是舍多於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墜崖,把老本也賠了進去。如此說來,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麼辦呢?答案是:少年時取其豐;壯年時舍其實;老年時取其精。少年時舍其不能有;壯年時舍其不當有;老年舍其不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