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節五十年(1 / 3)

1950年

2月17日大年初一。《人民日報》頭版是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油畫,一至四版均是與蘇聯相關的內容,頭版轉發《真理報》社論《蘇中友誼萬歲》堪稱“蘇聯專版”。其時毛主席周總理正在蘇聯訪問,感覺是“老大哥”壓倒一切。另有標題:讓帝國主義去哭泣吧,我們要歡樂地歌唱。剛剛唱過“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和聆聽“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人民,在結束戰亂走向新生活之時,充滿喜悅歡慶春節。不過主流意識形態似乎對傳統春節態度不明朗,隻在四版“故宮博物館春節特展,減價三天,軍屬免費”消息中,出現了“春節”二字。

1952年

初一初二《人民日報》均休刊(以下所提版麵,除注明外,均指《人民日報》)。初三頭版則報道北京市政協和市政府春節前舉行擴大聯席會議。討論開展反貪汙反行賄鬥爭,清除舊社會積垢。

公眾記憶方麵,這可以說是政通人和、風調雨順的年代。春節時,大戶人家裏砧聲不絕,“女人的臂膀在水裏浸得通紅”以忙節,烤炭火、烤糍粑,其樂融融。普通人家亦如此。

個人記憶:節前,長沙本地一位老物理教師聊天,無意中說了句“美國的資本主義製度與蘇聯的社會主義製度當然沒法比,但科技水平還是與蘇聯相當。”話一出口,辦公室陷入死寂.良久,有人喊:“打死他!他竟敢把美帝與蘇聯老大哥相比!”眾人揍了他一頓。這一完全的個人感情發泄,不知與後來風行的集體無意識有沒有關係。

1957年

除夕版刊發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遊泳》等篇。一時間,毛澤東大氣磅礴的詩詞傳誦大地。另有“農業社辦得好,生生勃勃;社員們過春節,喜氣洋洋”的報道。

老百姓們仍然其樂融融地過自己的春節。不過,“歡度”情況幾乎躍不上報紙版麵。初三初四鄰裏們出門互打拱手“恭喜過熱鬧年”,成為時尚,雖然這一時尚後來不傳,隻留下溫馨記憶。

1958年

春節版麵熱氣騰騰。

初一頭版有“七萬張大字報是七萬件武器,外貿部圍剿浪費猛攻保守”報道,其它版麵則又是詩歌又是漫畫打扮躍進氣氛。其中謝覺哉的詩寫道:“曾過七十五新春,今歲新春真絕倫。人力勃興勝天力,東風飆起壓西風。”田漢的《歌1958年之春》寫道:“一九五八年,祖國不寂寞。人民幹勁大,一個賽一個。遠生也向前,難道我退卻?人間湧天堂,驚煞歸來鶴!”他的猶豫中仍保留了些許獨立思考。張永權的《400O萬噸鋼》則是大躍進豪情的注腳:“有一個光輝的數目字/已在我們心中生根/我們要在十五年內/達到每年生產鋼4000萬噸/好呀:400D萬噸/那怕會忘掉/愛人在哪年哪月出生/——可以再問問/我們不能忘/400O萬噸。”

這是一個躍進年代,人民公社勃興,被浪漫精神滋養的人們唱道:“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在這種豪情下,這個春節過得愜意。

不過記憶中春節特別冷,屋簷下的淩杠子結有半尺長。這喜壞了小把戲,他們用竹竿打下淩杠,作冰棍吃。

1960年

初一頭版仍是喜慶,《捷報飛傳迎新春》、《軍民同樂互祝勝利》標題醒目,八版有詩《為紅色公報歡呼》、歌《躍進年唱躍進歌》,歡呼六十年代第一個春天的到來,歡呼發表總結建設成就的新聞公報。後來被稱為“三年困難時期”的日子悄然降臨。

個人記億:本市一位曹姓人家,年前,他14歲的弟弟查出浮腫病,學校按政策補助了一斤黃豆一罐頭牛肉。曹家五姊妹每人一兩片,含在嘴裏吮吸幹了才吞下。黃豆則熬了一鍋湯,大家喝了。實實的豆粒留給患浮腫病弟弟。這是他印象最深的春節。

1961年

初一頭版發表了一篇討論《千方百計爭取今年農業豐收》,透露農業收成不佳信息。這一年,各地憑票供應的商品已達3O多種。8版發表了金近一首詩《給小燕子的信》:“親愛的小燕子,你們為什麼還不回來呀?我們天天盼望著,望得眼都要望穿啦,我們天天都想念著,做夢都想起你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