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已經近三個月的時間了,隨著災後重建工程的開展,汶川等受災地區沉浸在對新家園的憧憬中,社會各界也逐漸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上。但是,在抗震救災中迸發出的激情仍時時在人們內心澎湃。災難為我們帶來了物質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也為我們萃取出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精神是一切事物內在的決定力量,一個人有了精神支撐,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一個國家有了精神支撐,才能走向繁榮昌盛;一個民族有了精神支撐,才能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即使遭遇劫難,也能從廢墟上頑強崛起,走向複興之路。
中華民族是從不缺乏精神的民族,這是她穿越上下五千年仍然充盈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華民族也是一個不斷從災難中汲取精神力量的民族,這是她曆經無數劫難非但沒有消失覆滅反而愈加強大和團結的關鍵所在。這種從災難中淬煉自己並不斷提升競爭力的持續生存能力正是我們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而這次舉國抗震救災中煥發出來的“抗震精神”恰恰為我們企業與民族精神的連接提供了一個切入點。
抗震精神,概括來講,就是在這次抗震救災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團結協作、頑強拚搏、自強不息、仁者愛人、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凝聚在國家領導人的迅速決策與行動中,凝聚在救援隊伍齊心協力不知疲倦的瘋狂援救中,凝聚在軍民一家水乳交融的係統作業中,凝聚在廢墟中堅強守候中,凝聚在不離不棄的相互攙扶中,凝聚在每一筆捐助的善款中……
抗震精神體現出來的是果斷決策、通力合作、迅速而堅決的執行力、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勇氣和意識,以及責任、感恩、忠誠、愛與奉獻等。這些運用到企業中是非常自然而貼切的,幾乎不需要什麼轉化。許多企業員工奔赴災區參加抗震救災所秉承和發揚的也正是這些精神,一旦他們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工作中,那他們的業績肯定會突飛猛進。如果能將這種抗震精神順利轉接的到企業中,將凝聚起無限的激情與力量,從而產生巨大生產力。
本書正是從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在抗震救災中發生的感人事例入手,將其中彰顯出來的抗震精神進行總結與升華,並轉接到企業及其員工上來的。在弘揚抗震精神的同時,更將抗震精神落實到了企業和員工日常工作中來,使得抗震精神脫離了抽象的概念意義,而成為一種可遵之實行的行為和素質培養指導。在體例上,板塊簡單明了;而在案例的選擇上,則多采用國內企業最新的案例,與抗震精神相得益彰。
希望每一個企業都能將抗震精神順利引入工作中,希望每一個員工都能夠發揚抗震精神,在為公司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成功積攢下一筆不菲的物質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