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文/唐小傑
如今,“定製”一詞越來越流行。定製起源於法國薩維爾街的高級定製時裝,起初隻有少數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享受,如皇家政要及貴族。隨著個性化消費時代的到來,定製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如今,珠寶、禮服、紅酒、茗茶、汽車等各行各業都推出了定製服務,這其中也包括旅遊業。
實際上,定製旅行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新事物,作為旅遊界的“LV”,它也曾一度遇冷。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力的不斷增強和旅遊業的飛速發展,它開始逐步受到市場認可。
定製旅行是隨著自助遊的興起而出現的。它與自助遊有相似之處,即行程都是旅行者說了算,擺脫了旅行社預先安排好的模式化行程,讓旅行者更加自由自在,更加個性化。自助遊適合具有一定出行經驗的人,自己設計線路,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當然,如果你的旅行經驗不夠豐富,對目的地的語言、風俗並不熟悉,全靠個人是很難完成整個行程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旅行社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介入定製旅行市場。
目前,購買定製旅行的人主要是社會精英階層,他們收入較高,大多對價格不在乎,因此,奢華的行程,坐頭等艙,住豪華酒店,成為他們所理解的定製的含義。3個人花50萬元在加拿大玩10天,這並不是旅行社打出的噱頭廣告,而是上海一家高端定製旅行團的真實經曆。據了解,常規的歐洲路線,團費一般都在1.5萬左右,但如果是專門定製的深度遊,比如參觀巴黎的時裝周,造訪某著名設計師的工作室,價格基本都在5萬元以上。在一些商家和旅行者眼中,定製似乎與高價劃上了等號。
然而,這隻能稱為“高價定製旅行”,並不能稱為“高端定製旅行”。對商家而言,真正的高端定製旅行應該是充分了解遊客的興趣愛好,根據其需求而量身定製的旅行計劃。不過,在我看來,定製旅行最重要的是旅行者自身要了解旅行的意義,獲得想要的感受,從而擺脫旅行社的誘導消費,這才是定製旅行真正的本質。
近年來,在定製旅行行業比較火的一個主題產品是“禪修遊”--遊客可以在寺院內參與佛家早晚課、吃齋飯,與大師一起品茶、識茶等。這種旅行價格不菲,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禪修遊並不等於禪修。如果把禪修看做一次對心靈的治療過程,那禪修遊可能還沒有到“問診”的階段。禪修所追求的頓悟,是用錢買不來的,也不是一次旅行就能夠實現的。
所以,真正的定製旅行不一定奢華,卻一定能給旅行者帶來價值。我很欣賞的一位從事定製旅行的女企業家孫博,她看重的是在旅行中做真正的平凡人,因此她想吸引的並不是非常富有的人,而是有趣的人。孫博說,每次旅行她都會要求她的客戶認領一份工作,例如翻譯、記錄者、隨隊醫生、搬運工等。當這些人真正認領工作時,他們會受到很大的觸動。那些叱吒風雲的商業巨子,在南極卻隻能選擇搬運工這個工種,更令他們挫敗的是,連當搬運工他們都不具備很好的體力。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不會有這種挫敗感的,但通過這種旅行,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另一麵。
也許這就是定製旅行的意義,也是旅行的真正意義,就像英國作家皮科·艾爾在《我們為什麼旅行》一書中說:“我們之所以旅行,起先是為了放逐自己,然後是為了找回自己。”
因此,在新年之始,請開始認真定製真正屬於你的旅行計劃,去探訪別人的世界,發現真正的自己。
(完)